來源: 聯合早報 ● 周慧來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18日正式展開對美國的國事訪問,美國奧巴馬政府用一系列方式高調表達了對這次訪問的期待。在即將舉行的胡奧峯會上,兩國元首圍繞什麼樣的議題展開會談是全球觀察家的分析重心。自2010年初以來,由於兩國實力對比變化與相互戰略猜忌的惡性循環,中美關係出現緊張狀態。鑑於這種背景及中美關係的極端重要性,胡奧峯會的戰略性意義更值得關注。
一個雙方增信釋疑的機會
據媒體報道,胡錦濤訪美帶領擁有500人之巨的商務隊伍,屆時兩國很可能簽署一系列貿易協定,涉及美國向中國銷售飛機及零部件、農產品和牛肉。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以及清潔煤技術等預計也在協議之中。白宮消息說,胡奧峯會的準備議題包括中美貿易失衡、人民幣匯率、氣候變化和朝核問題等。這些都是近年中美兩國起爭執最多的領域。
對當今世界上最大也遠未達成互信的兩個國家來說,兩國元首會談的意義絕非這些議題和可能所要達成的商務協議那麼簡單。20世紀70年代負責對華外交的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對胡奧峯會的評價認為:『這是繼1979年鄧小平訪美後最為重要的兩國會晤。』 中國新華網則發表文章說,胡錦濤和奧巴馬將為新時期的中美關係『謀新篇,再佈局』。
中美現在正面臨既相互依存,又在很多問題上存在分歧的局面。在國家間關係中,利益相互依賴與分歧共存是極為正常的現象。不同的是,中美兩國的身份、地位、實力與雄心抱負不一樣,一個是守成霸權國家,一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國家,被公認為最具潛在實力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這決定了中美遠不是一組簡單的雙邊關係。
中美兩個國家不同的分歧不僅僅影響雙邊關係,這就像任何其它一組普通的雙邊關係一樣。但中美的分歧還有更深層的潛在風險,兩國分歧若影響各自的戰略誤判,就會產生國際關係中經典的狀況:安全困境。最終難以擺脫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大國政治悲劇的結局。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足夠多,合作空間也足夠大,但兩國的互信卻也嚴重不足。從這個角度講,胡奧峯會所談的議題固然對雙邊關係影響重大,但相比兩個國家要避免大國政治悲劇的目標而言,彼此增信釋疑無疑更為重要。
日前雙方政府官員就兩國關係的一系列談話可以進一步佐證這個評估。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希拉裏)在1月14日的講話中否認了『中國威脅論』、『中美零和論』以及『兩國集團論』,強調中美關係不是『非黑即白,非友即敵』。希拉裏表達的信息很明顯,就是美國並不以遏制中國為目的,不對中國崛起持一種敵視的態度。
與此相應,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同日再次強調中國並沒有放棄『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言下之意就是中國發展的意圖並不是挑戰或取代美國霸權。崔認為此次胡奧峯會『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領導的會談』,則從中美之間存在的國家實力差距和發展程度差異來說明中國要挑戰美國霸權更不具備實力。
胡錦濤本人在訪美前書面接受美國兩家媒體採訪時也呼籲兩國拋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和展開新合作。
中美都承受不起全球體系崩潰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14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呼籲兩國避免再次陷入冷戰,表達了對中美關係走向的一種擔憂。從去年中美關係的緊張程度及前景來看,兩國能否在有限衝突和博弈與妥協中增加互信已到了至關重要的階段。中美關係正處於不進則退的節點上:要麼達成一定程度的互信,要麼爆發冷戰式對抗。
基辛格在文章中發出警告:『當核擴散、環境、能源和氣候等問題需要一個全面的全球解決方案之際,雙方之間的冷戰將導致國際社會必須選擇站在哪一邊,將分歧擴展到各個地區的內部政治中。』從兩國利益以及全球角度的和平與發展來說,中美雙方都承受不起冷戰式對抗帶來的風險和損失。
與美蘇關係不一樣,中美雙方處在同一個全球政治經濟體系中,兩國的利益與體系的有效持續運轉緊密相連。全球化把雙方的多重利益捆綁在一起,全球性問題則是雙方面臨的共同威脅。一旦兩國走向冷戰式對抗,目前的全球體系勢必會出現動盪甚至崩潰,美國將可能喪失霸權,中國崛起也可能會由此夭折,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嚴重挑戰,兩國元首都將在人類歷史中背上不負責任的名聲。
中美兩國要避免冷戰式的對抗,就必須直面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存在的分歧。一方面需承認分歧的存在並釐清這些分歧的輕重緩急程度,表達致力於解決或存留某些分歧的意願;另一方面又要從戰略高度重視分歧對雙邊關係的影響,從而加強相應的危機預防和管理機制的建設,把未來可能出現的衝突保持在可控範圍內。中美關係及各自內部體系的複雜性決定了兩國元首不可能在所有議題上達成一致,但存在的分歧不能影響各自的戰略認知,這或許是胡奧峯會的意義所在。
作者是中國獨立評論人士
【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