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6|回覆: 0

[國學灌水] 寺消失 詩傳誦:雪泥鴻爪覓東坡(2)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2-9-4 19: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信息時報
  蒲澗寺是白雲山歷史最悠久的寺院,位於原蒲澗上游,相傳建於唐代寶曆二年(826年)。據說寺前為仙醫鄭安期煉丹處,氣勢磅礴,風景絕佳,一簾澗水激喘如百尺飛流,二壁怪石嶙峋似兩幅巨畫,伴隨着無數挺拔樹、滿山含笑花,令遊人如入仙境。著名學士蘇東坡謫居嶺南時,曾游蒲澗寺,與住持德信和尚同賞佳景,相談甚歡,乘興題『餐蒲』二字,後刻於岩壁之上,可惜今已難覓。  
  蘇東坡又作詩兩首,一首為【贈蒲澗長老】:『優缽曇花豈有花,問師此曲唱誰家?已從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覓棗瓜。燕坐林間時有虎,高眠竹後不聞鴉。聖游自古兼支許,為采松舫寄一車。』【贈蒲澗長老】這首詩知之者不多,不過,另一首【題廣州蒲澗寺】卻傳頌甚廣。『不用山僧導我前,自尋雲外出山泉。千章古木臨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昔日菖蒲方士宅,後來U卜祖師禪。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學仙。』在【題廣州蒲澗寺》裡,蘇東坡描述了蒲澗寺古木蔭森、飛濤百尺,原是仙醫鄭安期採藥處,傳說秦始皇曾派人到白雲山囑鄭安期採摘九節菖蒲以作長生不老之藥。蘇詩記下了這段史實,諷刺了秦皇的愚蠢。而白雲山的蒲澗寺更因他的這首題詩而歷代揚名。這首詩,曾被人們鐫刻於石碑豎於蒲澗寺旁。明代時,蒲澗寺門額為知名學士何吾騶所題,文士劉介齡仿蘇東坡筆跡,書蘇東坡題蒲澗寺詩雋刻於石上。後來,蒲澗寺年久失修廢圮。明代末年,人們又在那附近建了一座濂泉寺。有趣的是,蘇東坡的【題廣州蒲澗寺】詩碑被移到濂泉寺山門左側。蒲澗寺曾建有紀念蘇東坡的蘇公祠。而今古剎、飛瀑、詩碑都已不復存在。
  不過,如今在廣州碑林以室內置碑為主的南雅堂里,還刻有蘇東坡題廣州【蒲澗寺】的碑刻,這碑由梁錦英所書。看碑文,尋古蹟,也不失為後人留下了品味大文豪蘇東坡的一個文化平台。
  六榕無樹記東坡
  宋朝元符三年(1100年),蘇東坡被貶海南奉詔北歸,途經廣州,慕名到淨慧寺內―游。淨慧寺主持道琮久仰蘇軾大名,乃抓住這個機會,向蘇東坡求寶,以作紀念。蘇東坡見庭院中有六株榕樹,蒼翠茂盛,婆娑如蓋,生機盎然,便寫下『六榕』二字。字為楷書,厚重雍容,瀟灑遒勁。落款為『眉山蘇軾題並書』。既曰『題』,又曰『書』,東坡解釋說:就算是給小亭做個匾吧。道琮大喜過望,謝過東坡,即令人拿去做匾,懸於小亭之上。自此,蘇軾所書『六榕』手跡,成為該寺的一件重要文物。至清光緒元年(1875)年,寺塔修葺,巡撫張兆棟見東坡墨寶,甚覺可貴,乃拓字制匾,懸於寺前,正式改名為『六榕寺』,並沿襲至今。蘇東坡留墨寶的這個故事,在【廣州故事】一書中評論家江勵夫先生寫的【蘇東坡題『六榕』】一文有詳細的解讀。
  六榕寺之名因蘇東坡而來,蘇東坡的題匾,現也仍懸於六榕寺內的花塔前。而在1982年重修六榕寺時,還把蘇東坡的『六榕』兩字製成匾額,掛在寺廟的山門之上。東坡的題字使六榕寺的知名度大增。不但六榕寺以題字而得名,到後來,連六榕寺所在的街道,也改名為六榕路了。可惜的是,寺內的六株榕樹,竟不知什麼時候什麼原因消失了。為了紀念蘇軾與六榕寺的淵源,後人還在寺內補植榕樹,並築建了一座亭子,名曰『補榕』。至今,寺門兩邊有幅『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的對聯,便生動地記下了六榕寺與蘇東坡的這一段因緣。
  另外,離補榕亭不遠處,還有一個小館,館門有幅對聯:鳥語花香會心即道,行雲塔影觸目皆禪;橫批:圓通。館內有一白色玉石所鑄的蘇東坡塑像,站在一刻有『六榕』二字的褐紅石基上,而東坡則頭戴竹笠、腳踏木屐,衣袂飄然。館內很安靜,不時見有僧人路過東坡像面前時,恭敬地單掌為禮,可見東坡在後世人,尤其在六榕寺出家人心中的分量。
  賦詩題壁留石門
  『石門返照』曾名列羊城八景,宋代時,石門在距廣州城西北近三十里地之外(如今的『石門返照』在今白雲區石井鎮小北江與流溪河相匯處),當時這裡稱石門鎮,寬闊的江水從遠處奔來,江岸群山相擁,每當朝陽升起或夕陽西下之際,滿天彩霞與雲蒸霧蔚的江水交相輝映,紅光瀲灩,景色奇麗。
  石門美景自宋代以來,像磁石一樣,吸引人們前去遊覽觀賞,這當中包括我國一代文豪蘇東坡。據【羊城風物】記載,相傳宋元符三年(1100年),63歲的蘇東坡由海南前往永州(今湖南零陵),途經廣州,游石門北面靈峰山(即現在金沙度假村山邊的小山)。當時山在江中,山上有一座小寺名普陀院,風景仿佛江蘇金山寺的縮微,蘇東坡曾暢遊過金山寺,因此地與金山寺風景相似,他感覺自己好像來過,因而賦詩題壁:『靈峰山上普陀院,白髮東坡又到來。前世德雲今我是,依稀猶記妙高台!』
  在這首題壁詩中,暮年東坡以和尚『德雲』自況。普陀院由於東坡題詩而香火大盛,擴建為寺。後為清代戰火所毀,今已湮沒無存。但東坡詩碑卻於上世紀50年代末被發現,今由廣州文物部門保存。這也是大詩人蘇東坡與羊城的一段佳話。他在詩中以『德雲』和尚自況,德雲原是印度佛經中的高僧,妙高台原在金山寺,這些都不過是蘇東坡的比擬之詞,詩人要表達的也許是對歲月流逝的不勝唏噓。
  蘇家山勝跡:東坡後人與廣州的不解之緣
  有意思的是,不僅蘇東坡本人與廣州白雲山的淵源極深,就是其後代也與白雲山有着不解之緣。
  在白雲山摩星嶺附近,今山莊旅社後面,有一處『蘇家山勝跡』,此處乃為蘇東坡的孫子、官至太尉的蘇紹箕墓地。蘇紹箕號晴川,是蘇東坡第三子蘇迨的長子。蘇東坡仕途坎坷,屢次被貶。而他的第三子蘇迨與夫人歐陽氏,避禍南遷到廣東南雄珠璣巷。1088年,蘇迨二子蘇紹箕出生,後來次子與廣州白雲山也結下了不解之緣。【廣州山水】一書對此亦有詳細記載:1143年,蘇紹箕解甲回歸到廣東南雄珠璣巷,次年遷居廣州,住在二子蘇世度家中。蘇紹箕十分喜愛白雲山的風景,遂在白雲山月溪旁邊建月溪寺,置田十頃寺中使用。因寺中祀蘇氏歷代祖先,故又稱月溪祠、蘇家祠。後來,寺曾改稱月溪書院,後又稱蘇公祠。至明代,香山人黃瑜把已廢的月溪寺改作鐵橋精舍,受徒講學。後來復為蘇氏祠,1933年時稱碧江蘇氏山祠。蘇氏後人不少居於廣州東圃鎮車陂村,該村有蘇晴川祠,乃紀念蘇太尉的祠堂。只是,後來蘇氏山祠毀於戰火,20世紀60年代在原址上建起了山莊旅社。
  如今,在『蘇家山勝跡』入口有個小石碑,刻了兩行紅字『此路通往蘇家山,蘇東坡之孫蘇太尉墓』。一直沿住小路走過去,會發現左有有個石碑,刻着墓主祖父蘇東坡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再往下走不遠,就到了墓地,墓地很開闊,正中的地方寫着『宋朝蘇太尉之墓』,擺有鮮艷的花朵,還有線香以及酒杯。
  墓地還豎有一些有『蘇太尉蘇公墓志銘』、『蘇太尉的族譜』、『三蘇後裔拜祖團眉山之行』等石碑,另外,還有一白色石碑上寫着『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晴川蘇公祠,含蘇紹箕墓,廣州市人民政府2002年9月公布,2003年5月立。』在此碑後面,寫着還有一個晴川蘇公祠堂,就在廣州市天河區車陂村祠前大街2號。記者前往車陂尋找,一路問去,倒是很容易就找到了。晴川蘇公祠堂2008年12月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祠堂外圍有紅色的欄杆,門前則豎立着兩塊石碑,一塊是蘇晴川歷史簡介,一塊是晴川蘇公祠簡介,整個祠堂顯得古色古香,保護得很好。
  小鏈接
  宋代羊城八景
  根據清康熙年間修纂的【南海縣誌】與乾隆年間修纂的【廣州府志】記載,宋代羊城八景為:扶胥浴日、石門返照、海山曉霽、珠江秋月、菊湖雲影、蒲澗濂泉、光孝菩提、大通煙雨。而蘇東坡的詩文,吟詠了宋代羊城八景中的『扶胥浴日』、『蒲澗濂泉』、『珠江秋月』與『石門返照』,由此可見,蘇東坡非常鍾情宋代羊城八景。

         來源:信息時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