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3|回覆: 0

[醫藥臨床] 溫通法治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12-9-10 1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帶狀疱疹的疱疹期以濕熱毒邪蘊結為主要病機,所以疱疹紅腫與疼痛俱作,當濕熱毒邪外泄,疱疹乾結,紅腫已消,而疼痛不止者,其病機轉化為『經絡瘀滯』致劇痛難愈,難愈之因必與認識病機與治法不當有關。今用病例來說明。
  病案1
  張某,男,77歲,2011年6月4日診。
  患者2月前右季肋下及前後兩側疼痛,內科不知何病。當起了水泡,皮膚科診為『帶狀疱疹』,疼痛仍劇,經輸液周余,疱疹已消,痛仍不止,又服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等中西成藥治療,兩月不效。
  刻診:患者述由心口沿右肋至背部皆痛,一會兒刺痛,一會兒灼痛,時有片狀交替痛,晝輕夜重。診見右季肋前後有散在淺褐色斑點,觸之疼痛,按之痛減,撫之無熱。唇舌紫暗,舌苔白膩厚,脈象弦緊遲,心臟支架已8年。
  證屬余邪蘊結,經絡淤滯,營衛不暢。治用辛溫宣通法,藥用:柴胡20克,桂枝20克,赤白芍各20克,生薑30克,威靈仙20克,乳香、沒藥各6克,細辛5克,全蟲粉6克,分沖,5劑水煎服。
  眾藥幾乎皆屬辛芳易揮發之品,特囑患者先把藥用涼水浸泡1小時;第一煎煎10分鐘,取其氣;2煎要30分鐘,取其味。兩煎合併,再分兩次溫服。
  6月9日複診,述服藥2劑,灼痛好轉;服藥5劑,已能安眠。舌苔已退,脈遲,已無弦緊。效不更方,再進5劑。
  6月14日複診,共服藥9劑,疼痛全止,停藥,改治舊疾。幾天後患者登門道謝。
  按患者疱疹後,疼痛不止,多方治療2月不效,說明藥證不符,故難取效。筆者以前對此症常用益氣扶正,如用參芪術草類合活血化瘀止痛藥,如芎歸、桃仁、丹參、元胡類藥,或清化肝膽濕熱、解毒止痛法,效果均不佳。
  因此引起筆者對本病的證候分析、病機探討、用藥法則研究,結論即如上述。筆者體會,活血化瘀方藥與溫通經絡方藥,補劑扶正與和劑扶正,效果不同,適應證有異,後者切中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病機,效果顯著。如桂枝配芍藥,宣通營衛,通行氣血;柴胡配生薑,通達表裏;柴桂相合,宣通內外,運轉樞機,行扶正之理。與辛溫通痹力強的細辛、威靈仙、全蟲合用,溫通經絡,通陽散結,促營衛之氣行,絡脈之血通,共奏瘀通正安,故2月痼疾,9天告愈。
  病案2
  吳某,女,51歲,2012年4月20日診。
  患者於一月前左季肋前後疼痛幾天,始起水疱,經皮膚科診為『帶狀疱疹』,經輸液用克林黴素、阿昔洛韋針、片膏等治療周余,疱疹乾結,仍刺痛、灼痛、串痛,服三七傷藥片等藥十幾天未效。診見痛處紫褐斑,觸之疼痛,撫之無熱,四診未見寒熱偏頗之象。因吃藥發怵,要求簡藥治療。
  擬方:全蟲40克,柴胡40克,赤白芍各20克,桂枝35克,威靈仙35克(洗淨),細辛25克,共為細面(出渣16克),每次8克,日3次。
  服藥2天好轉,7天痛止,停藥。
  患者病情與病案1相似,但體質較好,病程較短,只用其日用藥量的1/7,改湯為散,效果依然顯著。
  按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以疼痛為主證,要辨別疼痛的特點和性質,辨出病機才有正確的治療方法。如刺痛為血瘀;灼痛似乎屬熱,但觸之不熱,視之不紅,當排除熱郁,屬過重的瘀滯,這種證候與『痛痹』相似;其竄痛、癢痛和交替痛又與『行痹』相似。筆者認為,疱疹後遺神經痛可歸屬於中醫學的『痛痹行痹合病』,為內發外達的『痹證』。與『風寒濕三氣雜合而為痹』的外因之痹證,病機相同,病因有異;其表面觸之痛重,按之痛輕,為邪滯在皮表。舌苔白厚膩為濕郁,因火郁易外達,疱疹期以發泄消散;濕郁易留滯,亦為致痛一因。脈象弦緊屬『寒』,寒則凝滯,為用溫通法的依據。【金匱】有『肋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用溫通法與經旨相合。
  帶狀疱疹,病因是『病毒』,消滅病毒,本應痊癒,但事實並非如此,其遺留神經痛即是例證。反之,單用梅花針加拔罐通泄瘀滯,在疱疹期治療,不用任何藥物,治療幾次,多在旬內治癒,用此法治療此症從未發現遺留神經痛者,為筆者30年經驗。因為帶狀疱疹首先是患者機體的氣血聚集以抗病,所以眾多患者疼痛幾天始起疱疹。疱疹是本病的外在表現,也是診斷依據。疼痛是邪正交爭、經絡瘀滯的結果,因為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病位在一側的肌表,氣血營衛之氣運行阻滯,不通則痛(非不榮則痛)是主要病機,用溫經通絡法可取良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