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最近有幸展讀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馬繼興教授的新作——【神農藥學文化研究】,爲此書對【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爲【本經】)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廣泛探索而深感欽敬之意。馬老是中醫文獻研究的一代宗師,他從事學術專業已六十餘年,論著豐富,成就卓著。
回顧中醫藥學的整個歷史,特別是中華始祖炎(神農氏)、黃(軒轅氏)二帝的有關事跡,從溯本探源的角度,與二位始祖當然是密切相關的。現存第一部醫學典籍是【黃帝內經】,第一部藥學經典則是【神農本草經】,這兩部經典之作以『文質深奧』著稱於世。【神農藥學文化研究】主要談三大類(所謂『三品』)藥物及其防治疾病的諸多效能。漢代名著【淮南子】所說的『神農嘗百草』是盡人皆知的名言,說明它和藥學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我們深知神農氏除施政、管理中華民族外,他的術業專擅主要是藥物學和農學。【本經】根據古今諸多學者的考證,此書爲託名著作,但在學術淵源方面則與神農氏密切關聯。我個人的看法是中醫藥現存最早的論著【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所反映的學術經驗,都是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到了成書時期,學術奠基水平已相當高,它是我國早期歷史迄今不可或缺的經典論著,當然值得後世深入研究以強化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品位。作爲藥學文化,必當重視學術之源——【本經】。但是後世醫家,或有對此較爲忽略者,清·胥山老人王琦曾說:『今之言藥性者,往往雜取世俗孟浪之說奉爲律令,而於【神農本草經】,棄猶敝屣……』(見張志聰【本草崇原·王琦跋】),這就提示後學應加強對【本經】藥學文化的重視。馬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曾領銜主編了【神農本草經輯注】(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年刊行),在中醫藥界具有重大的學術影響,是當時全國中醫古籍文獻整理中的『十一項重點整理研究課題』之一,讀者可以從中看到馬老對【本經】整理研究方面的學術代表性。
【神農藥學文化研究】,能突出地闡論以神農爲代表的藥學文化。由於作者撰著的篇章較爲系統、全面,使讀者閱後對我國醫藥學早期就重視將藥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融結,加強了認識與理解。作者此書共分六大篇以闡論神農爲代表的藥學文化,重點探析、研究論證其學術源流的變化。今分述如下;
第一篇『神農歷史傳說與論述』,作者選取先秦迄清代以及日本、朝鮮等國有關神農藥學文化的記述,並予考證、論析有關神農氏的多個方面及其歷史貢獻。除炎帝施政管理中華先民外,在科技貢獻方面,突出的就是神農氏的藥學和農事。
第二篇『神農傳說的分析與綜括』,主要談有關這些方面的論析和文獻紀要,包括姓名考證、身世概況和炎帝對國家的施政業績等。而此篇仍以重點介紹並綜括神農氏在醫藥學、農學方面的傑出貢獻爲主。
第三篇『【神農本草經】的傳世古本』,篇中將多種世傳【本經】古本作精要的分析、比較(包括多種刊本的文句和藥物的變動、增刪……),力求重視最接近【本經】早期古本原貌的刊本,並展示了本書作者將【名醫別錄】(【本經】最早的注釋本),儘可能地予以輯復,使讀者對神農藥學文化有一個較爲明晰而概要的認知。
第四篇談『【神農本草經】的其他古注本』,作者於此篇分析、考證、對比其他多種【本經】古注本,讓讀者了解到先秦迄漢、魏,下至元朝這一段歷史時期多種各具學術特色的【本經】古注本,並特意將其中的【桐君採藥錄】、【李當之本草經】和【吳普本草經】的學術源流特點與現存佚文予以考訂、輯復,這是作者對神農藥學文化在『探本溯源』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之一。作者在第3~4篇中,對【本經】三品藥物的考訂、博辨或釋義,能重視開鑿經義、發表已見並能言之有據。
第五篇『【神農本草經】對發展藥學事業的巨大影響』,作者針對【本經】是我國最早面世的藥學專著,首先闡述【本經】對後世藥學文化的傳承、發展所起的巨大影響和積極貢獻;嗣後析論【本經】的內容特點、學術成就、歷史演變和注本、輯本的類別,評述【本經】全書在中華醫藥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等。使讀者對我國早期的藥學文化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
第六篇『神農的造像及冠有神農名義的實景照片』。據我所知,數十年來馬老重視收集、徵詢國內外一些尊仰神農氏的歷代有關人士所繪製的多種畫像和世傳的塑像、版畫等,其中包括頗多屬於繪、塑人士想像中的模擬像。作爲全書的最後一篇,使【神農藥物文化研究】呈現了圖文並茂的學術特色。
我與馬老相識共事已五十餘年,他生平治學勤奮是同道們學習的榜樣。人所共知,馬老的『好讀書』和在中醫藥學多學科的豐富著述,備受中醫學術界的重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馬老畢生的『多讀書』和積累學術資料,他認真地履行【周易】所說的『自強不息』。他的刻苦向學、專心致志的治學精神和業績上的諸多貢獻,堪稱是『功崇惟志,業廣惟勤』(見【尚書·周官】),是道友和後學者的楷模。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並有代表性的藥學文化,它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屬於彪炳千秋、高水平的科技精品,又是醫藥學領域傳承、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藥學經典。過去學者們對【本經】的深廣研究不夠,馬老此編,閃現、昭示了典籍研究的亮點,提示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應重視、加快古籍整理研究的步伐。還需要表述的是,此書的作者,填補了中藥學奠基名著——【本經】學術研究的若干空白。D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