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生死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劇憐病骨如秋鶴,猶吐青絲學晚蠶。
——民國·郁達夫
詩詞賞析
人到中年之後,面臨許多考驗,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掛心、事事纏身。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孩子需要撫養,自己還要成就一番事業,有限的精力如何分配,實在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如果有一副強壯的身板,還算幸運,如再碰上一身的疾病,那日子之難過就可想而知了。郁達夫詩中所表達的,正是中年人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心態,有時真讓人有生死兩難的感覺。人畢竟是人,在經過痛苦的思索後,絕大多數人給自己的定位依舊是奮鬥,既然『死非甘』,就要『學晚蠶』。
健康話題
中年,是人生的關鍵階段,是人生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黃金時期。這一特點不僅表現在工作上,也同時反映於生理上。事業上的成就與健康上的滑坡往往同時出現,有人把它稱為人生中兩條不平衡的曲線。
如今,各種條件雖非詩人所處的時代,科學、經濟、生活、工作、社會福利等因素都有大的改善,但中年難過、中年早夭的問題仍然非常突出。不少人都注意到了現實生活中的這樣一種現象:人在青少年時期身體狀況普遍較好,60歲之後也表現出比較平穩的狀態,風華正茂的40~60歲之間卻是人的多事之秋,不少有成就的科學家英年早逝。
中年是『亞健康』的主力軍
中年人養生保健要點:一、心情舒暢,凡事能想得開、放得下,遇事不驚,寵辱不動,心靜神安,知足常樂;二、學會放鬆,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三、適量運動,早宜動,晚宜動,工作空間也要動。運動不拘形式,關鍵是堅持,收效在長遠;四、合理膳食,飲食要全面,葷素構成要合理搭配,注意飲食衛生。
中年人多數表現出『疲勞綜合徵』,也被稱為『亞健康狀態』。是指人體的生理狀態介於健康與疾病的邊緣地帶,身體狀況雖無器質性改變,但出現明顯的功能性改變。它主要表現為周身無力、頭痛頭暈、兩目乾澀、耳鳴鼻塞、心悸氣短、失眠健忘、尿赤便秘等,使人經常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關於它的病因,專家們認為,主要是因腦疲勞過度造成的。在日本,專家們乾脆把人的亞健康狀態稱為『過勞死』。他們認為,過勞死常發生於三種人群:一是只知消費不知保養的人,二是只知工作不知休息的人,三是具有家族病遺傳史的人。
中年疾病容易被忽視
在人的中年階段,隨着亞健康狀態的出現和人的生理病理狀況的各種複雜變化,許多疾病也會真的向人襲來,最多見的中年期疾病如頸椎病,常常表現為椎間盤突出、關節突增生或肥大等,臨床上表現為頸肩部肌肉酸痛、上肢放射痛或活動障礙、手指麻木等。心腦血管病的高發病人群也選中了中年人,這與他們的心腦血管逐漸硬化、管腔變窄、局部血氧供應減少有關。
有研究說,進入中年之後,人的心肌細胞內纖維脂褐素發生沉着,結締纖維組織增生,心肌逐年變厚。研究結果表明,30歲以後,心肌的重量大約以每年1~1.5克的速度增長,而血輸出量平均每年減少約1%。這些因素直接成為心腦疾病的病因,導致相關疾病的發生,表現出心悸心慌、心絞痛、冠心病、腦混沌、記憶力減退、頭暈眼花、肌肉酸軟、肢體疲勞等連鎖症狀來。中風也是中年階段多發病之一,如果一個人經常出現頭痛頭暈、肢體麻木、舌強腦漲、頭重腳輕等症狀,平時又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就更要警惕中風的發生了。更年期綜合徵、腰椎病、各種腫瘤等,在人的中年期也表現得比較活躍,都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