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晚報 在色彩的認知上,古時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古人眼裏,綠色是一個『卑賤』的顏色。舉幾個例子:
前些年有一電視劇【狄仁傑斷案傳奇】,身為縣令的狄仁傑綠袍加身,一改過去的朱紅袍,有的人以為這是色彩美的需要。還有就是帽子的顏色。任何顏色的帽子都沒有問題,唯獨綠帽子萬萬不可。為什麼?『穿紅掛綠』對於今人是服裝鮮艷的意思,穿綠對於古人來說,是表示身份的卑賤,戴綠更是一句十分難聽的罵人話,由此引出來東方文化的『綠帽子』話題。
先設問一下,綠色何以遭此厄運呢?
【廣韻】中解釋綠為『青黃色』,孔穎達註疏『綠,蒼黃之間色』。現代色彩學將色分為原色、間色,原色有紅黃藍三種,即『三原色』,古代我國將原色稱作『正色』,正色有紅黃藍白黑五色,正色的地位是很高的。如秦朝以『水德』王,『水色黑』,因而秦代的旌旗都是黑色的;古人認為地是黃色,位置在中央,所以皇帝服黃色。到清代有正黃白紅藍和鑲黃白紅藍『八旗』,都是正色。而綠旗兵排在八旗之外,皆是漢人軍隊。綠之地位不高,就因為它是間色,是藍色和黃色調和而成的。
綠色喻為『賤』自【詩經】始,【邶風・綠衣】中『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是說古人以黃色為上,綠色為下,而綠作了上衣,而黃作了下裳,上下易位,比喻夫人失位賤妾上僭,所以『心中憂矣』。綠色在三千年前已被視為卑微卑賤。至於綠帽子更是有源流可查的。
『戴綠帽子』是指妻子與別人私通的丈夫,這種說法一開始不是這樣的。春秋時,有賣自己的妻女求食者,都要裹綠頭巾,以別貴賤。從這裏看已經有了羞辱的意味。到了漢代仍然如此,【漢書・東方朔傳】中記,館陶公主是漢武帝的姑母,中年後寡居。後來和很年輕的情夫董偃出雙入對,一日漢武帝來看姑母,她讓董偃出來覲見,董戴『綠績』謁見漢武帝。這種打扮是奴才身份。李白有詩云:『綠績誰家子,採珠輕薄兒。』唐代貞元年間,【封氏見聞錄】記載,延陵令李封對凡是犯罪錯的官吏不加杖罰,只是讓他裹綠頭巾以羞辱,錯誤嚴重的戴的時間長,輕微的則短,可見『戴綠頭巾』已經作為了一種懲戒。
綠色到了元代更是卑賤了,『戴綠帽子』成為典章中的條例。元典章對綠衣綠頭巾作了明文規定,至元五年(公元1111年),准中書省札,凡娼妓之家,其家長親屬男子均要戴綠頭巾。其實這已經有了特殊行業的着裝規定。到了明朝,規定伶人不僅要裹綠頭巾,還要兼穿綠衣,將綠頭巾又發展了一步。在那個時候,穿綠不僅僅是卑賤了,還是對人的一種侮辱,這就發展到後來罵人用『戴綠頭巾』『戴綠帽子』,這種罵人話的由來始自元明以來的典章。
穿綠是對人的輕賤乃至侮辱大概只有我們古代如此。【燕翼詒謀錄】記,李後主投降後朝京師,群臣隨才任吏,但公卿將相多為小官,而官服一律為綠色,『以示別於中國也』。綠色降官服與衣緋著紫的朝官服一目了然,投降的官員歷來如此,其中輕蔑侮辱的成分不言自明。的確,綠色從色彩角度說不如紅的鮮艷奪目,陳望道曾說過:『試披綠衣服於小孩身上,不見其若何歡躍,如披以紅衣,小孩必狂喜跳躍為榮。』但綠色是植物的顏色,古人多以自唱:『綠浮杯影月篩花』、『批頰穿林叫新綠,』詩人雖然喜愛自然的綠,然而一穿在身就成了卑賤。
綠袍也曾是貴人之服,【後漢書・輿服志】中載,公主貴人妃以上嫁娶,得穿錦綺羅e繒采十二色重綠袍。在唐代,綠袍又是下級官員的朝服。元稹有詩云:『無限公卿因戰得,與君依舊綠衫行。』這裏可以看出『綠衫』官的品位很低,白居易有憶元稹的詩說:『分手各拋滄海釁,折腰俱老綠衫中』,這都是比喻官職卑微,此以『綠衫』為代名詞,足可見綠色的地位。
綠色之所以總是在正色之下,這是因為綠本身是由黃和藍組成的,是間色,古人貴正色而賤間色,這是千載不變的,雖然有時也會用綠色作為對比色,但決不能僭越正色,而『綠』字本身常與卑賤相關聯。像『綠冠軍』是指娼妓的丈夫,『綠衫』指官職卑微,至於『戴綠帽子』與罵人『烏龜』、『王八』是同義語,更是讓人難以啟齒。
對待『綠』有偏見,的確是不公正的,從狄仁傑著綠袍可以看出他是職位低下的『小官』。可喜的是,時至今天,人們對綠早已沒了偏見了。我國郵政專用顏色就是綠色。目前,在大街上,到處是穿紅著綠的姑娘和小伙。因為現代人的審美觀沒有古人那麼多條條框框,只要賞心悅目,只要給人以美感就可以穿戴。因為各種色彩對現代人來說都是平等的,根本沒有尊卑貴賤之分,從這一點看,時代是進步了。
(姜維群)
來源:今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