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考古網 中山國是由北方少數民族白狄所建立的國家。春秋時稱鮮虞,到戰國時期,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諸侯國。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佔領了中山,大約在公元前378年,中山復國。公元前296年,中山國被趙所滅。現在發現的中山國的都城遺址是中山復國期間所建都城―靈壽故城。
靈壽故城位於河北平山縣三汲公社境內,東距現靈壽縣城約10公裏。古城平面為不規則的桃形,東西寬約4公裏,南北最長處約4.5公裏。城內地勢北高南低,高差達40米、城址分東城和西城,東西城之間有一條南北向的隔牆,東城為宮城,西城為郭城。
大型建築基址群主要集中在東城,以3號夯土建築遺址為主體,連接南面的8號和7號建築基址,構成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西城中部有兩組相連的建築基址,東西長約650米,南北寬約300 ~800米,可能是當時城內的中心活動區域。
城址內發現有制陶作坊、鑄銅冶鐵作坊和制石、玉、骨器作坊。鑄銅、冶鐵作坊遺址位於東城西部中間,面積較大,南北長960米,東西寬580米。遺址內有大片的銅渣、鐵渣及大量的陶范,在底部有分佈密集的煉爐。遺址東部是製造陶范作坊,有廢棄的殘陶范,其中不少是母範。此外,遺址內外出土有『成白』刀幣范和成捆的刀幣。有直背『成白』刀幣、燕國的弧背『]刀』及少量的趙國『甘丹』和『白化』刀幣。
城址內有兩處較大的居住遺址。一在西城王陵區內,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470米。一在西城西南部,南北長670米,東西寬400米。此外,在東城的河曲村北,西城南端的張家廟附近及西門外都有小片的居住遺址。
王陵區分佈於西城北部訪駕莊南和城西2公裏處的中七汲村西,靈山南坡高地上。另外,在西城外的北七汲、中七汲、南七汲、下三汲、單楊村、劉楊村等處也發現有春秋戰國墓葬群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