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考古網 鄭韓故城本為鄭國的都城。公元前375年,韓國兼併鄭國,遷都於鄭,又成為韓國的都城,直至公元前230年,秦滅韓。這個先後作為鄭、韓兩國都城的城邑,本名為鄭,現通稱為鄭韓故城。
故城位於今河南新鄭縣城一帶,西南有雙洎河,東北有黃水河。城址略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約5000米,南北長約4500米,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隔牆,把故城分為西城和東城兩大部分。
宮殿區在鄭韓故城西城內的中北部一帶,分佈有比較密集的夯土建築基址。東城西北部也發現有大面積夯土,並清理出6個磉墩,這很可能是與鄭國宮殿區有關的早期建築。
鑄銅作坊遺址,位於東城的東部(小吳樓村北),面積約10多萬平方米,出土遺物有大量銅煉渣、木炭、熔銅爐、鼓風管、陶范及板瓦、筒瓦、盆、甑、豆、鬲、罐等陶器。
制骨作坊遺址,位於東城內偏北部(張龍莊南),面積7000餘平方米。發現大量帶有鋸痕的廢骨料及一些細砂礫石、殘銅刀等制骨工具。
制陶作坊遺址,位於東城鑄銅遺址的南側。遺址內發現有陶窯、制陶工具、陶器等,時代屬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的鑄鐵作坊遺址,位於東城內西南部(倉城村南),面積約4萬平方米。現已發掘出殘爐1座、烘范窯1座和一批鐵器及生產工具、兵器的陶范等遺物。
春秋墓地,初步調查有四處。在故城內有兩處。一處位於西城內東南部,1923年曾在這裏出土春秋青銅器和玉器700餘件。另一處位於東城內西南部,面積約16萬平方米,已探出春秋時期墓葬300餘座,包括一些大、中型墓和車馬坑。另外故城外也有兩處,基本上是中小型墓。
戰國墓地初步調查有兩處,一處位於西城西牆外的周莊和靳洞村一帶,另一處位於西城南牆外烈江坡村西南地。兩處主要是土擴墓和空心磚墓,屬平民墓。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