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江晚報
中國歷史上,凡官員上書朝廷為民請命減免稅收或擅自開倉賑災者都會遭受皇帝的懲罰,重者殺頭坐牢,輕者削職為民,所以絕大多數官員都不願意冒這種風險。
在北宋卻有一個叫胡則的工部侍郎(相當於今建設部副部長),不顧身家性命,於仁宗明道元年八月,冒險給皇帝上書免除衢、婺兩州身丁錢,結果獲得了成功。胡則之所以成功,既離不開他為民請命的高度責任感,也離不開他對歷史時機的精確把握。
當時,正值長江、淮河流域大旱,百姓餓死者甚眾,皇帝為了穩定民心,已有減輕百姓稅負的考慮。胡則則不失時機,緊緊抓住這個機會上書,極言衢州、婺州天災之慘重,赤日炎炎,大旱數月,田地龜裂,民不聊生,餓殍遍野;而官府對『身丁錢』的徵收催逼仍然毫不放鬆,迫使許多百姓背井離鄉,流落各地,乞討為生。為了保護農業生產力,他請求皇帝永遠免除江南各地百姓的身丁錢負擔。結果出乎人們意料,仁宗皇帝竟然同意了這一請求,詔令永遠免除浙江衢(今衢州)婺(今金華)兩州百姓的身丁錢。聞知此訊,百姓奔走相告,那些流落異鄉的逃亡者紛紛回歸故里。
身丁錢是一種人頭稅,多數為五代割據政權在兩稅之外所創立。當時規定:男子滿20歲者為丁,應納稅;逾60歲者為老,可免稅。人戶每年按丁輸納錢米或絹,總稱身丁錢。
受益免稅的衢、婺兩州百姓為了紀念這位冒死替民免稅的好官胡則,紛紛在各地建廟立祠,頌揚他的功德。到了明代,貧苦農民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進一步晉封胡則為『顯應正惠忠佑福德齊天大帝』,大帝有別於正式皇帝,由於稱呼太長,老百姓記不住,就簡稱為『胡公大帝』。
當年建立在衢婺兩州城鄉的胡公小廟有上百所之多,隨着歲月的推移,時過境遷,今天最有名的胡公廟當算永康方岩的赫靈廟了。赫靈廟是胡則去世後,當地百姓在他少年時代的讀書處所建的紀念性建築。廟築於方岩山巔。
1959年9月28日下午,毛澤東主席來到浙江省金華視察,在火車上接見了永康縣委書記馬蘊生。當時,毛主席考問馬書記,說:『你知道永康最有名的特產是什麼?』,馬書記一時語塞,想了一會才說:『五指岩生薑。』毛主席搖搖頭說:『永康最出名的不是五指岩生薑。永康有個方岩,方岩有個胡公大帝,胡公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他姓胡名則,是北宋的一個清官,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紀念他,所以香火長盛不衰。我們共產黨的幹部也應該多做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
胡則於景v元年致仕退休,他沒有回永康老家養老,而是在杭州擇地居住。北宋寶元二年六月十八日,77歲的胡則去世,詔葬錢塘縣履泰鄉西山龍井暉落塢(今老龍井)。
來源: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