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日報 為搶救受風沙侵蝕嚴重的米蘭遺址,新疆若羌縣文物局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近日對米蘭遺址進行加固維修和清理髮掘工作。這是繼1973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對此進行清理後,第二次對米蘭遺址進行發掘,共出土36間民居和200多件珍貴文物。
這些民居全部為泥土結構,平均面積在15至20平方米之間,最深的可達兩米多,屋內保留有灶台、石磨、煙囪等生活用品,基本再現了古人屯墾戍邊的生活場景。清理出的200多件陶器、青銅器等文物,以及大量吐蕃木簡和文書,生動再現了當年古絲綢之路要道上的米蘭重鎮與內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米蘭遺址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城東80公裏處,由唐代吐蕃古戍堡和周圍分佈的魏晉時期的古建築群遺址以及漢代屯田水利工程設施、伊循城遺址組成,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國伊循城遺址。19世紀,英國人斯坦因在此發掘時,盜走了對西域古民族宗教、繪畫藝術極具研究價值的『有翼飛天像』壁畫,米蘭遺址由此引起全世界關注。
(記者王瑟)
來源: 光明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