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語文網 論文摘要 文章從詞與短語、新詞與舊詞、語文詞與百科詞、語言義與言語義四個方面討論漢語語文詞典的收詞問題,認為語文詞典收詞應該把質的標準和量的依據結合起來,既要做到收詞標準明確,執行標準嚴格,標準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兼顧詞條的總量控制以及量的平衡和量的統計、力避收詞增義的主觀隨意性。
2005年3月至6月,筆者有機會參加了【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李行健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04。以下簡稱【規範】)的審訂修改工作,負責T、W兩個字母的全部詞條。在審閱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想法。在查閱【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以下簡稱【現漢】)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感觸。下面即以這兩部詞典為據,討論語文詞典收詞的若干問題。
一、詞與短語
詞典,顧名思義,應當只收詞和功能與詞相當的固定短語。但由於受語文辭書收詞立目傳統習慣的影響,目前漢語語文辭書往往字、詞典功能不明,詞典往往兼具字典的功能。筆者曾主張區分兩者功能,讓它們各司其職。
無論詞典以什麼樣的單位立目,詞無疑是訶典的主體。因此,對詞的確定乃是關鍵。【規範】和【現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收詞標準不嚴、失之過寬的情況,【規範】尤甚,主要表現為收了不少短語或叫『短語詞』。例如,『挨(áī)』字頭下,【規範】收錄『挨板子、挨呲兒、挨打、挨刀、挨斗、挨黑槍、挨悶棍、挨蒙、挨批、挨日子、挨時間、挨宰、挨整、挨揍』14條,【現漢】收錄『挨板子、挨批、挨宰、挨整』4條。【規範】14條注有引申義或比喻義的有『挨板子、挨打、挨刀、挨黑槍、挨悶棍』5條,【現漢】4條注有比喻義的有『挨板子、挨宰』2條。下面是兩詞典對以上沒有轉義的詞的釋義:
挨眥兒 受批評;受訓斥。(【規範】)
挨斗 遭受批判鬥爭。(【規範】)
挨蒙 遭受欺騙。(【規範】)
挨批 遭受批評或批判。(【規範】)
挨批 受到批評或批判。(【現漢】)
挨日子 艱難痛苦地度時日。(【規範】)
按時間 無所事事,苦等時間過去。(【規範】)
挨整 遭受打擊迫害。(【規範】)
挨整 受到打擊迫害。(【現漢】)挨揍挨打。(【規範】)
『挨(áī)』,兩詞典都收錄『遭受;忍受』、『困難地度過(歲月)』、『拖延』三個義項。【規範】對語素和詞都標註詞性,【現漢】只有詞才標註詞性,因此,【現漢】標註詞性的單位可以認為是詞。根據【現漢】的詞性標註和舉例,『挨(áī)』的三個義項都可以獨立成詞,『呲兒』(申斥;斥責)、『斗』(鬥爭)、『蒙』(欺騙)、『批』(批判;批評)、『日子』、『時間』、『整』(使吃苦頭)、『揍』(打)都可以獨立成詞,兩部詞典都有解釋。也就是說,整體意義等於成分意義的加合,而且每個成分都可以獨立成詞。因此沒有理由作為詞收錄。如果這樣收詞的話,『挨鞭子、挨棍子、挨凍、挨餓、挨罵、挨訓』都可以收,那麼詞典就會變得臃腫不堪。
即使注有轉義的幾條也有商榷的餘地。比如『挨打』,【規範】的解釋是『遭受毆打;比喻遭受批評或處罰』。【現漢】未收。這個比喻義到底是否凝固成了詞義?再如『挨宰』,兩部詞典都收了『宰』的比喻義『比喻向買東西或接受服務的人索取高價』,都注了動詞,那麼『挨宰』就可以通過成分義相加得出。因此,『挨宰』是不是詞也要打個問號。
還有,【規範】收了『鵝蛋』、『鴨蛋』(認為有轉義,如『今天考數學,吃了個鴨蛋』),不收『雞蛋、鳥蛋、龜蛋』;收了『岸邊』,不收『河邊、水邊、地邊、路邊』;收了『猜着、猜中』,不收『猜對、猜透』。【現漢】均不收。
這裡涉及漢語中詞和短語的劃界這個老大難問題。關於漢語詞的確定,筆者曾有論述,此處不贅。詞典應從嚴掌握收詞標準。王同億所編詞典受到批評,收詞不嚴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們認為,如果一個片段同時符合以下條件,就不宜收作詞條:(1)各成分都可以獨立成詞;(2)組合義等於成分義的加合,沒有引申、比喻等整體義;(3)各成分的意義詞典都有解釋。
二、新詞與舊詞
毫無疑問,詞典應該及時增補反映社會變化的新詞和新義。例如,【現漢】收錄了『歐元』,【規範】收錄了『歐共體、歐盟、歐元』,筆者認為有增補的必要。再如,在『垃圾』條下,【現漢】增補了『比喻失去價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的義項,舉了『垃圾郵件、清除社會垃圾』的例子。【規範】也增補了類似的比喻義。這種增補就很有必要。但增補的詞條卻有商榷的餘地。【規範】收了『垃圾電站、垃圾股、垃圾郵件、垃圾債券』4條,【現漢】只收『垃圾股、垃圾郵件』2條。【現漢】和【規範】都收了『水電站』,即『利崩水力發電的設施』,與此相類,『垃圾電站』是『利用垃圾發電的設施』,而不是『廢棄無用的電站』的意思,照顧到系統性,可收。但『垃圾股、垃圾郵件、垃圾債券』中的『垃圾』用的都是比喻義,『像垃圾一樣的東西』的意思,兩部詞典都有解釋,而不是整個詞語有比喻義,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增補。我們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瀏覽了一下網頁,就發現有『垃圾短信、垃圾網頁、垃圾文件、垃圾食品』等許多說法,為什麼這些詞語不收?新詞和新義隨時都會出現,哪些該收,哪些不收,應該有個標準。筆者認為,對擬收新詞,一要看是不是符合上面講的收詞標準,二要考慮使用度(通用面+使用頻率),應以語料統計數據作支撐。不能看『新』就收,以避免濫收。
跟新詞相對的是舊詞。舊詞是產生時間較長的詞。根據在現代語文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仍在頻繁使用的詞,如『人、我、看、大、很』等這些基本詞,可稱為『傳承詞』。二是只在一些語體或特殊場合里使用的詞,又分為文言詞和歷史詞。文言詞如『茲、此、故(因此)、其、之』等,形成莊重、典雅的風格;歷史詞如『朕、太監、妃子』等,在描述歷史事件時要用到。三是現代已經不再使用的詞,如『印(我)、汝(你)』,可稱為『古語詞』。
對前兩類,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一些常用的是必要的。對第三類,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收錄。因為我們編纂的是『現代漢語』詞典,應立足於現代漢語這個共時平面。但【規範】【現漢】都不約而同地收了『印』等古語詞。究其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編者可能覺得工具書應滿足查考的需要,為方便讀者,酌收一些古語詞。二是由長期以來字典、詞典不分的傳統造成的。如果不收這些古語詞,有些字在詞典里就沒有了,如『印』便是。詞典編纂者內心裡還是覺得多收些字為好。筆者認為,這兩點考慮都是沒有必要的。不同詞典的功能不同,要查這些字(或詞),找古漢語字典(或詞典)便是。一旦收了這些詞,就會引發其他問題,比如哪些該收,哪些不收,用何標準。比如收了『印(我)』,同屬於上古第一人稱代詞的『我、吾、余、予、朕、台』都得收錄並給予解釋,但【現漢】和【規範】對『台』的第一人稱代詞用法都沒有解釋。如果都一一交代,則又侵吞了古漢語詞典的領地。這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不可取的。另外,在【現漢】中出現『而今安在』這樣的例句,就像在現代社會裡突然見到一個古人一樣彆扭。
因此,編纂現代漢語詞典,還需要站穩『現代』腳跟,在現代口語和書面語裡都不用的詞不應該收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