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4|回复: 1

[文化反思] 堕于物欲的大城市无孝 南京大学"拒父入门" 伦理秩序需重整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2-11-16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时言平  原题 “拒父入门”是亲情伦理的断裂

  最近,发生在南京大学一个场景,寒了公众的心:近六旬的张老汉,从湖北乡下远道而来,看望大学毕业在南京安家立业的儿子,竟然吃了“闭门羹”,流落街头。老者言述原因是:儿子是嫌他穷,怕带回家丢人。(11月14日《现代快报》)

  用农村人的说法,张老汉算是喂了头“白眼狼”:举全家之力,将儿子从泥土里推出来,上了大学留在城市,却反过来嫌父亲穷困,怕其丢人拒之门外。此情此景,不但让人心酸,更是心生愤慨。

  不孝子孙,自古皆有。不孝的根源,多归咎个体道德缺陷所致。不过,联系当前的时代背景,造成亲情伦理断裂的因由,或不仅是个体道德缺陷那么简单。审视农村大学生在城市的生存境遇,对于“拒父入门”的亲情伦理断裂,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张老汉的儿子取的是城里媳妇,城里和乡下文化、习性难以相容,甚至有些城市人内心排斥乡下人的现象也并不是没有。当然,这只是想象,张老汉的城里儿媳也许没有那么势利,但这样的可能并不是没有。毕竟,堕落于物欲虚誉的在大城市,早已浸入于西化的狂妄自大,而丢失了传统中人情伦理,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对家庭乃至家族的责任——则无孝。

  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儿子这里。从农村到城市,或许很多的农村大学毕业生,都会产生寄人篱下、难以融入的感觉。为了维系这份来之不易的城市生活,为了这个好不容易组建的家庭,多少人在自卑感和危机感中战战兢兢?为了立足,他们愿意面对不公,可以牺牲尊严,用“忍辱负重”来形容这种苟且顺从也许不太妥当,但实际上,表面的平静之下,他们的生活恐怕要比真正的城里人更加动荡。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不少人走向迷失变得软弱,他们可以舍弃和牺牲一切,包括忍心割断亲情伦理。

  人难胜天,对个体而言,社会就是天。整体丢失传统伦理的社会,其所营造的环境,无孝才是主流。处于其中的个体,顺之则昌,逆之则弃,岂有扭转乾坤的力量?而这不也是近年零星孝道新闻见于报端而感人无数的原因吗?

  有道是:子不嫌母丑。背后承载着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彼此的人生因为基因和血脉相遇、相连,便意味着此生相互依偎,相互寄托。当这一切,都成为抉择取舍的难题时,意味着亲情伦理正身处断裂的危机中。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些身处城市的农村儿女们,父母渐渐老去,只有勇敢地去担起尽孝的责任,才不会在未来留下遗憾。

  十八大提出“五个建设”,其中就有文化建设。想要打造和谐社会、幸福中国,没有传统文化的护航,如本文事例,现实已经宣告这些口号是破产了的。中华自古的血浓于水的温馨亲情,是建立于家族、宗族伦理秩序之上的,希望当局以文化建设为基础,逐步恢复传统伦理秩序,为建设幸福中国护航。

文有删增,斜体文段为后增之内容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2-11-16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只以为,无孝就是对父母不尽责,其实这只是不孝之一部分。孝,是家族伦理之基,其强调的,并不仅限于对家庭父母的尽责,更在于子孙对家庭乃至家族的尽责。

当代社会,已经被剥离了传统文明的核心,仅剩下零星的皮毛。如果不重新恢复、倡导个体对于家族的伦理责任,以上的新闻,必将成为未来的常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