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62|回覆: 0

[儒家學說] 【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研究】nh格式電子書下載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11-20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內容提要


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大的階段。


一)是先秦到漢代,這一時期是儒家文藝美學思想濫筋、形成的階段。從周公、孔子始到漢儒止,基本上確立了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主導方向和基本框架,及其基本的概念範疇•


二)是從唐牛中期至宋代中期,這一階段,從韓愈等人鼓吹恢復儒家的道統、文統始,到宋代中期朱熹對儒家文藝美學思想進行嘗試性總結止,系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豐富和發展階段。


三)是明末清初階段,即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葉燮對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深化和總結階段。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是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即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第二個發展階段中,白宋仁宗慶曆年間至南宋寧宗慶元年間這段歷史時期的儒家文藝美學思想。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為繁盛的時期之一。其間,儒學吸收了釋、道兩家的某些思想成分,完成了其哲學化的過程,形成了新的儒學—理學。與此密切相關的是,這一時期的儒家文藝美學思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較大幅度的疏離和創新,形成了迥異於傳統的儒家文藝美學思想。其主要表現是:


一、具有特殊的、鮮明的理論發展脈絡。隨着理學的興起,這一時期的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由宋代初期的簡單一致分化為理學家的文藝美學思想和文學家的文藝美學思想。就理學家的文藝美學思想而言,大致經過了以下過程:一是對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理性的選擇,代表人物為周敦頤。周敦頤基本上克服了宋初道學家石介等人的偏執,開始理性地思考文藝美學的理論問題,重點探討了『文以載道』的美學意義,對『文』『道』的特性作了比較科學的界定;強調了音樂的審美作用,提出了『淡』這一審美範疇和審美境界:發現了『孔顏樂處』對審美自由的意義。二是對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深化和提升,代表人物為邵雍。邵雍重在對思維創造和審美認知的研發,提出了『以理觀物』的觀物理論,對儒家文藝美學思想作出了哲學的超越,並提出了『因物則性』、『安樂逍遙』的審美中的盡情忘性境界論。二是對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偏執,代表人物為止程。二程則從對道的終極性追求觀點出發,片面地發展了儒家文藝美學思想中的重道的一面,提出了『作文害道』的理論觀點;但二程對溫潤含蓄審美境界的深化以及對『曾點氣象』的美學意義的強調,則具有重要的美學意義。


文學家的文藝美學思想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以下過程:


一)是對傳統的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融會與調和,代表人物為歐陽修和王安石。歐陽修提出了『道盛則文不難而至』的道統論,『文簡而意深』、『筆簡而意足』的簡遠審美境界論,以及文藝『不害情性』,應追求『靜中乙樂』的思想:既有對傳統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融會,也有對宋代初期文道偏激論者石介等人的觀點與文藝審美特性的矛盾的調和。王安石則在堅持儒家傳統文藝美學思想的同時,提出了『神會』的審美主張,對『氣韻』這一美學範疇有所闡發。


二)是對傳統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堅持和偏離,代表人物為蘇軾。蘇軾既堅持傳統儒家文藝美學思想中的文藝用世觀,並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思想基礎的、建立在性命自得理論上的、合藝術審美與人生境界為一的審美自田思想;義在儒、釋、道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豐富多元的文藝美學思想,如其提出的『質而實綺,瘤而實膚』、『寄至味於淡泊』的審美主張:『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的創作審美理論:以及對蕭散簡遠審美境界的追求,都表現出對傳統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偏離。


三)是對傳統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再發現和對理學家文藝美學思想的應和,代表人物為黃庭堅。黃庭堅重新發現了儒家文藝美學思想中的溫柔敦厚詩旨觀的意義,並從儒家道德倫理哲學的立場出發,強調了創作主體的道德修養和審美心胸在文藝審美中的作用,表現出對於理學家文藝美學思想的某種程度的認同:同時,黃庭堅對於『遠』境的論述,表現出宋代人共同的美學追求,尤其是他對『韻』的審美範疇在美學領域的推展和運用有開宋代人重『韻』的先河之功。
在前期,文學家的文藝美學思想與理學家的文藝美學思想是兩分的,後期則在某些方而呈現出共同的美學特徵。


朱熹正是在此基礎上,吸收了文學家的某些觀點,超越了文學家單純就文藝論審美問題的局限,修正了理學家的過分追求性理和道德修養而輕視文藝審美的理論缺陷,對宋代以來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某些方面進行了嘗試性的總結和超越—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文藝美學思想,即文道合一的文道關係論,情理合一的情理統一論,以及蕭散簡遠、氣象渾成的審美境界論。


二、在表現出豐富多元的特徵的同時,又形成了共同的審美追求。對於文藝與審美的問題,文學家更多地是從作品本身出發來立論的;而理學家則更多地是在理學層面來探討文藝與審美問題;由於二者立論的基礎不同,因而在文藝美學思想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具體到侮個代表人物,其文藝美學思想更是各具特色,故呈現出豐富多元的特徵。但是,在宋代中期大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文學家與理學家的文藝美學思想又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共同的美學特徵,這就是:重理尚意的哲學本色;自然平淡、蕭散簡遠的美學追求:對建立在真、善、樂基礎上,又超越了真、善、樂的審美自由境界的關注和重視:以及文藝美學思想在總體上呈現形而上的特徵。


三、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所表現出的上述兩大特徵,是在宋初右文政策的施行、士風的挺立,尤其是義理之學的繁榮、仁宗慶曆以後一直延續到南宋的黨爭直接作用下而形成的。
本論文分六個部分,對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展開論述:引言部分,對宋代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研究現狀作簡單概述,說明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重點關注的問題,並對本論文所使用的概念範疇進行界定:緒論部分,對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緣起、流變、共同特徵進行概括性論述;上編,分章論述這一時期的理學家周敦頤、邵雍、程顆、程頤的文藝美學思想及其特徵:中編,分章論述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的文藝美學思想及其特徵;卜編,專論朱熹的文藝美學思想及其對宋代以來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某種程度的嘗試性總結:結語部分,對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價值及其對後來的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的影響進行簡單的總體評述。
關鍵詞:文道理學儒家文藝美學思想

【宋代中期儒家文藝美學思想研究】nh格式電子書下載.PNG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