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新聞網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主席、廣西大學分子遺傳學教授馬慶生接受記者採訪。廣西新聞網記者 楊鄭寶攝
解開栽培水稻的起源之謎意義重大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韓斌,1985年考入廣西農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師承國內知名分子遺傳學專家馬慶生。留學歸國後,一直從事水稻基因的研究工作。
近日,記者採訪了自治區政協原主席 廣西大學分子遺傳學教授馬慶生。
馬慶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韓斌他們因為分子生物學的進步,他們運用了分子比對的技術,也就是DNA測序的技術,運用了他們多年來在水稻基因組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們收集了實物百份的,包括栽培稻,野生稻的品種資源的各種材料,進行分子比對的工作,最後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準確無誤地把水稻能夠最早馴化的區域定位在廣西珠江流域,所謂的廣西珠江流域,韓斌在電話里表示,也就是南寧周邊的一些地方。
馬慶生認為,這個結果對廣西而言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這個結論為廣西水稻育種的地位的提高提供了非常好的證據。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最早馴化水稻的地方是在廣西,那廣西廣泛分布的野生稻的資源將會對今後的水稻育種提供很重要的支撐作用。
我們都知道栽培稻的產量很高,品質很好,但是它有的時候抗疫性可能不如野生稻,它需要從野生稻里轉移一些好的抗疫的性狀。在這種情況下,今後在水稻育種上面,可能首先就要選到廣西的野生稻,所以這樣對野生稻的保護、野生稻的利用,廣西可能今後還要提供更大的支持,畢竟講通俗一點,現存的這些廣西野生稻就是水稻的老祖宗。
馬慶生說,我們想象力豐富一點,有沒有可能是壯族的先人在廣西這塊土地上,廣西的左右江也好,兩江流域一帶也好,馴化了野生稻變原始的栽培稻。那也就意味着我們壯族對人類的文明,人類的進化,人類的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八千多年以前,廣西(珠江流域)這一地區,栽培水稻又是從哪裡起源的?
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通過多年的實地考察研究認為,廣西右江流域的隆安,就是古駱越人栽培水稻的起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