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晚報
『關聖帝訓碑』上的字非常清晰。 金陵晚報記者 於峰 攝
『老南京』版連續多次介紹北極閣的『十廟』,引起了很多讀者的興趣。在此前的報道中,我們提到,始建於明代的『十廟』留存至今的遺蹟只有北極閣石器園裡那兩個巨大的石井欄了。
昨天,家住馬台街的張先生致電『老南京』版,他說,他家裡保存着一件和南京關帝廟有關的古碑,懷疑可能也是明代『十廟』的遺物。
四十年前發現了這塊殘碑
此前的報道中我們提到,北極閣石器園裡有兩個巨大的井欄,上面有相同的銘文――『十廟 古三皇廟 醫藥成衣仝人公立』。有專家推測,這兩個井欄是古三皇廟的遺物,而文物部門則透露,這兩個井欄來自於保泰后街。很多民國時期的地圖上都可以找到『古三皇廟』的標註,由老地圖和井欄發現方位等線索可以推測,古三皇廟原來的位置在今北極閣西南,北京東路上丹鳳街路口到進香河路口這一段。而民國時猶存的古三皇廟,其前身正是明代『十廟』中的『歷代帝王廟』。
古三皇廟井欄似乎是僅存的『十廟』遺物,但張先生打來的熱線電話,卻使又一件『十廟』遺存浮出了水面。
張先生看了『老南京』版的『尋找十廟』系列報道非常感興趣,他由此聯想到家中所收藏的一通古碑。
『那是1973年的事情了,當時號召「深挖洞,廣積糧」,家家戶戶都忙着挖防空洞。』張先生說,那年他才19歲,家住在傅佐路。他騎着自行車,在鼓樓一帶閒逛,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可以用來搭建防空洞的建材。某日,他在大鐘亭附近發現,地上『躺』着一塊長方形的白色殘碑。
擦去碑石上的泥土後,上面露出了十一個大字:『關聖帝訓 讀好書說……行好事……』『我判斷這是一件文物,就約了幾個朋友,找了一輛拖板車,將這塊碑拖回了家。』從此,這塊不算完整的漢白玉碑一直在張先生家『沉睡』,後來張家拆遷,張先生又將碑搬到了馬台街。遺憾的是,在拆遷的時候,此碑被碰掉了一個角。
上面刻着『關帝聖訓』
昨天上午,記者在張先生家看到,此殘碑長約94厘米,寬約80厘米,厚約13厘米,十一個楷書大字從右至左,從上至下排列。每一個字都遒勁有力,氣勢雄渾。
張先生說,他對家中的這個寶貝也做了一番研究,他查到,『讀好書說……行好事……』完整版應該是『讀好書 說好話 行好事 做好人』,相傳是關羽留下來的訓詞,也就是對後代的嘉勉(即『關帝聖訓』)。『在各地大一點的關公廟、關帝廟裡,都有刻着這則「關聖帝訓」的碑石』。
由此,張先生判斷,此碑是古代南京某座關帝廟的遺物。而『老南京』版尋訪的北極閣『十廟』里也包括了關羽廟,『所以我認為,我的這塊漢白玉殘碑是明代「十廟」留存至今的又一件古代遺物!』
應來自十廟中的『關羽廟』
那麼,張先生保存的殘碑到底是不是明代『十廟』遺物呢?
據記者了解,關公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很多城市、街鎮都建有關帝廟。以南京地區為例,關帝廟甚至可能不止一座。記者在一些清末、民國地圖上看到,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四十年代,小營和九華山之間就一直有座關帝廟。不過這座關帝廟距離大鐘亭很遠,張先生發現的漢白玉殘碑不太可能是此關帝廟的遺物。
南京著名地方志專家陳濟民先生告訴記者,張先生發現漢白玉殘碑的地方是大鐘亭,此地距離明代『十廟』中的關羽廟很近。陳濟民據此認為,這塊漢白玉殘碑應該來自『十廟』中的關羽廟。
南京的『關羽廟』不止一座
陳濟民告訴記者,南京最早的關羽廟出現於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當時建康府在夫子廟針工坊(今秦淮區第一中心小學一帶)建關羽廟。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將該廟遷至雞鳴山(北極閣)南麓,使其成為『十廟』中的一座,也是十廟中香火最為旺盛,最受尊崇的一座廟。清順治九年,朝廷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並定於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遣太常祭祀。雞鳴山南麓的這座廟從明初開始差不多一直延續到清朝,前後存在了五百年左右。可惜的是,它毀於太平天國戰火。
陳濟民說,清軍收復南京以後的同治六年,本來位於北極閣山南的關羽廟(武廟)遺蹟遷至中正街(今白下路),後因地方狹小,武廟又被遷到今北京東路原文廟的舊址,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市政府大院內。此地本來是『府夫子廟』(意即『江寧府的文廟』),後來被南京人訛稱為『武夫子廟』,還有人因此張冠李戴,把『武夫子』的『帽子』套在關羽的頭上。
由此可見,在北極閣附近,先後存在過兩座關羽廟(武廟),都與明代古『十廟』有關,張先生認為,自己收藏的殘碑就是明代關羽廟的遺物,也可能是這座明代廟宇唯一存世遺物,他希望有關專家對此碑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
『十廟』實為『十二廟』
『老南京版』連續幾期發表關於北極閣『十廟』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讀者的關注。
明代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他看中了北極閣(又稱雞籠山、雞鳴山)這塊地方,在雞鳴山下建國子監,在山南麓陸續建立寺廟。從洪武二年(1369年)起,朱元璋將關羽廟從夫子廟針工坊遷建於『雞鳴山南』,以後又陸續興建十一座廟宇,關羽廟也做了大規模重建。對這些廟宇,明初【南都察院志】有較翔實的記載。
這些廟宇分別為:帝王廟、北極真武廟、蔣忠烈廟、都城隍廟、祠山廣惠廟、漢壽亭侯廟、五顯靈順廟、卞忠貞廟、劉忠肅王廟、曹武惠王廟、衛國忠肅王廟、功臣廟,『凡十二廟,俱洪武二十二年建,俗曰「十廟」。』
這十二座廟宇在山南麓從西到東排列,參差有致,並『繚以朱垣』,即砌有一條長長的紅色圍牆加以保護。為便於官民上山祭祀,還開了東、中、西三門。山下原有一條古溪流加以拓寬成河,取名『進香河』。進香河近對着『中門』。而西門不遠處即為『十廟口』,該地名即因『十廟』而得名,位於今北京東路西段,原安仁街和丹鳳街口一帶。
該十二座廟宇在此延續約五百年之久。至清咸豐戰事,幾近全毀。【鍾南淮北區域志】就說:『癸丑之亂,諸廟盪盡。惟帝王廟獨存,改祀伏羲,神農、黃帝,謂之「三皇廟」,醫家祀之。』所以才有民國時期鐫刻的『十廟 古三皇廟醫藥成衣仝人立』的銘文。
記者 於峰
來源:金陵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