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新聞網
圖爲舍利塔,高95米,地上7層地下3層。 殷春永 攝
出土14粒佛祖骨舍利的甘肅涇川縣新近建成大雲寺文化產業園,致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遊勝地。
1964年12月,涇川縣城關公社居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大雲寺塔基地宮,遂發現盛放舍利的石函、鎏金銅匣、銀槨、金棺、琉璃瓶和瓶內珍藏的14粒佛祖骨舍利。其入選當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大雲寺景區開發辦副主任徐濤介紹,銀槨、金棺的發現,是最早將中國傳統的棺槨葬制引入佛教,在佛教考古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據悉,這套舍利容器發現40多年來,曾多次赴日本、新加坡、法國、英國和瑞士等國展出。
2007年,當地在古涇州大雲寺原址開建大雲寺文化產業園,目前已完成主體建築和部分服務功能建設。其中,舍利塔採取鋼結構,高95米,地上7層地下3層。並按照國家一級風險單位和保存保護國家一級文物的標準,配套了核心部位安防工程。
25日,記者來到尚未對外開放的大雲寺,南面即是始建於西漢元豐年間的『天下王母第一宮』。大雲寺是仿唐建築風格,分爲中心區(博物館)、服務區和景區廣場三部分。中心區博物館主要包括大雄寶殿、舍利塔、大門、鐘樓、鼓樓、東西碑亭、前區廣場、影壁及接待、管理、服務三個中心,同時配套相關設施。
大雲寺博物館前空地,刻有舍利石函函蓋上的『大周涇川大雲寺舍利之函總一十四粒』16字。在舍利塔地宮,由敦煌美術院創作的『武則天與佛教文化』壁畫故事已完成,惟妙惟肖。
徐濤說,園區的文化館、博物館能讓遊客了解佛教文化知識,佛教商業街等將爲遊客展示更多形式多樣的佛教意識形態。
徐濤還介紹,當地佛教石窟文化獨具魅力,涇河兩岸的『百里石窟長廊』,更是記錄了佛教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原始形態;還有南石窟寺、王母宮石窟、雕像和壁畫都是精美絕倫,是佛教石窟藝術遺存的精華。
徐濤透露,首屆『涇川大雲寺佛教文化學術研討會』本月底在大雲寺召開,多位專家學者將從涇川佛教文化、舍利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進行探討和研究。
(記者 丁思)
來源:中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