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漢學網 (2)對日語的詞彙結構也產生了影響。學習日語的人都知道,日語的詞序是賓、補在前,動詞在後,這與漢語恰恰相反。比如:『雨爾降局』是中文『降雨』的意思;『山憶登石』是中文『登山』的意思;『本卷靛老』是中文『讀書』的意思。日本人在接受漢語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吸收了漢語語法的詞序,創造出了反映近、現代文明生活的新詞語。如:『凳雷、人學、肚草、肚軍』等等。這些詞語的產生,充分說明了日本人的某些語啟「習慣的深層已經漢語化了。不過,日本人畢竟是日本人,再長一點的詞語就不這樣說了。如只能說『勝草禁止』『輸人制限』,而不說『禁止勝草』『制限翰入』。
三、日語對漢語的影響
與漢語對日語的影響來比,日語對漢語的影響就顯得微乎其微了。古漢語傳入日本,對日本的文字、語音、詞彙等領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另一方面,近些年來,日語對漢語在單詞引進方面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自古以來,多半是日本從中國學到漢字文化,而如今中國把日語中利用漢字標記的意譯詞、自造詞及古代漢語外來詞搬到漢語中來,其實這主要是指日語中的漢語詞,其造詞結構和構詞形式與漢語相同,中國在學習和引進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管理方法等的同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日本的語言文化帶入了中國。在中文報刊廣告上經常會見到『日本料理、新發賣、景氣、公害、新幹線』等詞語。還有中文常見的『理髮、公園、銀行、哲學、憲法』等詞語都是由日本人創造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還用古漢語中某些現成語詞經過改造,去意譯歐美語詞或表達日本自創的概念。這些詞再回到中國,就猶如遊子歸故里一般,是詞彙中的『回歸詞』。如:『革命』一詞就是日本人在翻譯英文『revolution』一詞時,借用【易經】中『湯武革命』一詞衍變而成的;『生產』一詞,日本人意譯英語『production』時,是借用【史記•高祖本紀】中高祖『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中的『生產』一詞衍變而成的等等。
日語對漢語的影響,其實就是日本人利用漢語的特點,運用漢字,以漢語(或古漢語)為文化基礎,對漢字進行反吸收、反歸納、與反總結的結果。日語的這種利用漢字而翻譯成的西方語言,從狹義的民族心理上看,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從民族進步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舉雙手贊同它。
漢字促進了中日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日本文化中有相當比例是由中國輸入或接受中國文化而發展起來的。而如今漢字的倒灌,這種現象絲毫不會影響這批漢字詞在中國文化中的實質作用。其本質是西方科學與文化的融入,這種東、西方科學與文化的交融,促進了世界民族的進步與發展,是華夏民族走向世界,走向先進行列的必要條件。完成這一重任的恰恰是漢字。因此漢字有功於世界語言的交融。有功於中國,有功於漢語。為華夏兒女向世界人民弘揚漢字文化做出了貢獻。
作者:曾慶樂
ぃ鄄韋A考A文A獻]
[1]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
[2]皮細庚:【日語概說】,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