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3|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論文學翻譯中的語言變異及其文體效果(1)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2-12-5 1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文學報
論文摘要:本文着重討論文學翻譯中的語言變異及其產生的文體效果。人們在選擇語碼進行交際時會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則和語用原則。但是有時為了產生不同的文體效果以達到不同的交際目的,人們常常有意識地違背這些語言常規,形成語言變異,尤其是文學作品中,作者往往通過語言變異產生文體效果,繼而形成作者自己或某一作品的風格。
    一、引言
  嚴格的講,文學翻譯應該是原著思想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地再現.然而,現實並非總是如此.文學翻譯中出現了多種變異現象.究其原因,多種多樣。同時語言作為人們交流和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非常規的使用形式。這些非常規的語言形式就被稱為語言變異。當這些變異現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時,時常會令人們難以揣摩,無從把握。
  
  二、文學翻譯及其變異現象
  文學翻譯首先必須明確什麼是文學。綜合中外論者對文學一詞的闡釋,我們知道文學具有以下主要特性: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用語言來反映生活、反映現實、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是emotion-centered;它有審美價值,其語篇功能主要是用藝術的語言敘事、畫物、言情,達到感染人、娛悅人、教育人的目的。文學的這些特性也是它有別於其它文體的地方。要說清楚文學是什麼雖然不易,但人們卻能很容易地告訴你: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影視等是文學。如此說來,文學語言就該是這些文學作品的語言,文學文體也就該是這些文體的總和。儘管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影視中又能分出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的作家作品,但我們的注意力這裡主要集中在英語各體類之間的文學共性的東西,即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影視的語言特徵及其翻譯。
  長期以來,文學翻譯一直被認為是派生的、模仿性的、第二位的文學形式,處於文學研究的邊緣,極少受到文學研究者和文學史家應有的重視。評論文學翻譯的標準大多是先驗性的,重原文文本輕譯文文本。20世紀70年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先驗性的『等值』標準提出質疑;描述性的、動態的翻譯研究應運而生。人們不再用『等值』、『正誤』、『好壞』、『對錯』等標準來評判翻譯文本,而是將翻譯文本中出現的『差異、謬誤、摸稜兩可、多元指涉,以及「異質」的混亂』視作『文化意識形態直接影響特定文學抉擇的寶貴資源』。
  研究文學翻譯的變異現象,首先要給文學翻譯的常規與變異下一個定義.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文學翻譯活動首先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與社會學中行為規範的功能類似。文學翻譯的常規是用來辨別合適的或不合適的翻譯行為的準則和標準.它由具體的文學翻譯的原則、標準、過程、方法等理論組成.與社會學中的越軌行為一樣,文學翻譯的變異是指違背了文學翻譯常規的翻譯行為或活動和不恰當的使用翻譯技巧等行為.文學翻譯作品中的變異現象表現為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由此更是增加了文學翻譯的難度。
  三、文學翻譯中的變異現象及其文體效果
  文體學和文學緊密相關,一直被用來分析和評價文學作品。同時它也是翻譯工作者的必修課,翻譯工作者具有文體學知識將有助於發現原文的特色,從而忠實地翻譯原文。
  文體學理論認為,作者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所採用的任何符號,一個詞,一個句法,一種修辭手段或是某個敘事角度,都是作者獨具匠心的選擇,都是為了實現某種功能――或是突出主題,或是增強美學效果。因此,譯者一定要對每個對象的功能有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忠實地翻譯出原文的韻味,使譯作讀者獲得與原作讀者相近的感受。
  下面我們來看不同體類中的不同變異現象及其文體效果。
  (一) 小說的翻譯
  (1)人物語言的個性化變異
  在一部小說中,尤其是在人物眾多的小說中,作家為了生動地再現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個性,常常模仿他們各自的語言,使他們說出合乎自己身份、地位、教養、性格的話來,這是作家借人物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手段。如馬克• 吐溫的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小說的敘述部分即採用了經過錘鍊的美國當代口語,書中的人物對話更是原原本本的生活語言的照錄,請看哈克與黑奴吉姆的對話:
  \"Hello, Jim, have I been asleep? Why didn’t you stir me up?\"\"Goodness gracious, is dat you, Huck? En you ain’ dead-you ain’ drownded-you’s back agin? It’s too good for true, honey, it is too good for true. Lemme look at you, chile ,lemme feel o’you…\"
  由此例可以看出,黑奴吉姆的語言充斥着訛讀、省音、不合語法、用詞不妥,這些極不規範的語言不僅僅只是傳遞了一種信息,透過它們讀者可以推測到有關這一人物更多的情況。
  (2)敘述時空的混亂化變異
  這一特點主要存在於一些現代派小說中。傳統小說的敘述總是時空脈絡清晰,要麼依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描述,要麼採用倒敘,即使多有場景變化,但時間和空間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而在一些現代派的作品中,由於作家對心理現實刻畫的追求,也由於作家的創作觀念及手法的緣故,如意識流手法的採用,常常使得時空變化模糊不清,作品中的人物思維、語言混亂無序,過去的、眼前的,想象中的人和事,紛亂一團,語言缺少了形式上的邏輯關連,變得毫無條理,不完整的句子很多,給理解帶來了較大困難。此時我們要引入一個文體學中的概念---前景化(foregrounding)。它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法將需要表達的事物或現象突出地表現出來。通常它通過對標準常規的系統違反來達到,是引人注目的、新穎的。意識流小說往往描寫人物混亂流動的意識,因此在語篇上常常表現為詞彙組合、句法結構、語篇結構、敘述模式等多層面上偏離常規的前景化特徵。。
  (二) 詩歌的翻譯
  ヒ話闥道矗語言形式服務於內容,並具有一定的意義。就詩歌而言,形式的意義遠遠大於散文類作品中的語言形式。詩之所以成為詩,怎樣說與說了什麼同樣重要,所以譯文中追求形似是譯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現代文體學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風格是對常規的變異。』(Style is deviation of the norm)反過來講,語言常規的變異就是語體風格的意義。變異是超常規,超常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才能吸引人,超常才能體現語體風格。變異是手段,通過變異造成『突出』(foregrounding)。『突出』意為『不落俗套』、富有新義,新義構成語體風格之意。『突出』通過語言變異來實現。如果把變異的語言現象看作『突出』,語言常規就是構成『突出』的『背景』(backgrounding)。有『背景』有『突出』才能勾勒出作品的整體美貌。將此觀點應用到詩歌的翻譯當中將會使譯者和讀者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圖。
  如美國現代詩人E.E.Commings曾寫了這樣的詩句『you pays your money and you doesn’t take your choice』(1950)。他勇敢地衝破了約定俗成的語法規則,在一般現在時第二人稱後的謂語動詞和助動詞詞尾加了-s和-es,給語體風格以新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