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08|回覆: 0

[國學灌水] 古代文人不愛近視原因曝光:用毛筆寫字、沒黑板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12-17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金羊網
隨着文化知識越來越顯得重要,有近視眼的文人學子也越來越多。然而,在古代就很少發現有近視眼的文人學子,更別說普通老百姓了。為什麼古代文人少有近視眼呢? 
  有人總結出以下六大原因:
  一、古時候大部分人不認字,也沒多少人讀得起書。只有家庭條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讀得起書,即便是讀書,用在讀書上的時間也很少,而那種頭懸樑、錐刺股的讀書人更是鳳毛麟角。這就決定了古代不存在形成近視眼的大環境,患近視的風險和概率都很低。
  二、古人書寫用的毛筆比較長,眼睛距字的距離較遠,寫的字也相對大些,客觀上起了一定的預防作用。 
  三、古人讀的是私塾,沒有現在的黑板,不會產生看黑板困難,也就不用想什麼辦法治近視。加上古代自然科學不發達,那時的學生讀的書很少,也沒有外語、物理、化學等,數學也只是加減乘除等簡單運算,主要是四書五經,一本【論語】要讀好幾年,沒有太多書讀自然不太會近視了。
  四、古人的生活節奏慢,交通以騎馬與步行為主,不用擔心交通安全,所以患近視的危害就小。
  五、古人沒有眼鏡,儘管看似不利,但客觀上能防近視度數加深,所以近視的危害就很小。
  六、古人行路、騎馬不戴眼鏡,對眼睛都有預防近視作用,所以古人的近視非常之少,危害也很小,與其他疾病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麼。
  毋庸置疑,古代還是有一定數量的近視眼,這從一些史料和笑話中也可以看出來。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諷近視眼的打油詩,詩中說道:『笑君雙眼太稀奇,子立身旁問誰是?日透窗欞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畫壁磨傷鼻,為鎖書箱夾着眉。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嘴唇皮。』64個字的一首打油詩,將在雲山霧罩中過一生的近視眼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看來,要解決近視眼的問題,只能靠眼鏡了。但是,眼鏡發明的年代較晚,且應用極少,在那個時候絕對是身份的象徵。鏡片由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磨製成,材料稀少,價格昂貴,普通老百姓是戴不起的,故而皇帝當作好東西賜給大臣。
  在公元1260年,馬可・波羅就曾經描述中國老人戴着眼鏡看小字的情景。據說,中國古代的眼鏡呈大橢圓形,鑲在龜殼做的鏡框裏,用銅製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或用細繩子拴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而且當時的眼鏡造價不菲,曾有一位鄉紳用一匹馬換一副眼鏡的記錄。
        來源:金羊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