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1|回覆: 0

[佛教經典] 宗鏡錄卷第六十三

[複製連結]
琴痴 發表於 2012-12-21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宗鏡錄卷第六十三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
第四作用不定難者。於中分出三難。第一難雲。復有何因。患眩翳者所見發蠅等。即無發蠅等實用。余不患眩翳者。所見發蠅等物。是實用非無。汝大乘既許皆是唯識者。即須一時有實作用。不然。一時無實作用。今既不同。未審何者是其唯識。第二難雲。復有何因。有情於夢中所得飲食刀杖毒藥衣服等。即無實作用。及至覺時。若得便有實用。第三難雲。復有何因。尋香城等。即無實作用。余磚土城等。便有實作用。論主答前四難。引三十唯識論頌雲。處時定如夢。身不定如鬼。同見膿河等。如夢損有用。若依此頌。答前四難即足。且第一答前處定難者。論主雲。汝還許。有情。於夢中有時見有村園。或男或女等物。在於一處。即定。其有情夢心。有時便緣余處。余處便不見前村園等物。即夢心不定。汝且總許是唯識不。經部答雲。我宗夢中雖夢境處定。夢心不定。然不離有情。夢心。皆是唯識。論主雲。我覺時境色。亦復如然。雖山處長定。其有情能緣心不定。然。皆不離現心。總是唯識。立量雲。我宗覺時所見境色。是有法定是唯識爲宗。因雲。境處定心不定故。喻如汝宗夢中之境。皆是唯識。第二答前時定難者。論主雲。且如有情於夢中所見村園等物。其夢心若緣時。可是唯識。若不緣時。應非唯識。經部答雲。我夢中之境。若夢心緣時。亦是唯識。若夢心有不緣時。然不離夢心。亦是唯識。論主雲。我覺時境色。亦復如然。我今長時緣南山。山不離心。是唯識。有時緣山。心雖不生。然不離現心。亦是唯識。頌雲。處時定如夢。此一句答前二難。第三答身不定難。論主雲。汝經部還許眾多餓鬼。同於一處。於中有三有五。業同之者。即同見膿河定。又有三五。隨自業力。所見不定。即同於一處。或有見猛火。或有見糞穢。或有見人把棒欄隔。如是餓鬼。同於一處。一半見境定。一半所見各異。汝總許是餓鬼唯識不。答雲。雖見有同異。然。不離餓鬼自業識所變。皆是唯識。論主雲。我宗唯識。亦復如然。雖一類悉眩翳者。所見各別。有一類不患眩翳者。所見即同。然不離此二類有情識之所變。皆是唯識。頌雲。身不定如鬼。同見膿河等。此兩句頌。答此一難。成唯識。寶生論偈雲。身不定如鬼者。實是清河。無外異境。然諸餓鬼。悉皆同見膿滿而流。非唯一睹。然於此處。實無片許膿。血可得。何容得有溢岸而流。雖無實境。決定屬一。理定不成。此即應知觀色等心。雖無外境。不決定性。於身非有。遮卻境無。即彼成立有。境之因。有不定過。於無境處。亦有多身。共觀不定。如何實無膿流之事。而諸餓鬼不別觀之。由其同業。感於此位。俱見膿流。慳吝業熟。同見此苦。由昔同業。各熏自體。此時異熟。皆並現前。彼多有情。同見斯事。實無外境。爲思憶故。准其道理仁亦如斯。共同造作。所有薰習成熟之時。便無別相。色等相分。從識而生。是故定知。不由外境。識方得起。豈非許此同一趣生。然非決定。彼情同業。由現見有良家賤室。貧富等異。如是便成見其色等。應有差別。同彼異類。見成非等。故知斯類。與彼不同。彼亦不由外境力故。生色等境。然諸餓鬼。雖同一趣。見亦差別。由業異相。所見亦然。彼或有見大熱鐵團融煮迸濽。或時見有屎尿橫流。非相似故。雖同人趣。薄福之人。金帶現時。見爲鐵鎖。赫熱難近。或見是蛇。吐其毒火。是故定知。雖在人趣。亦非同見。若如是類。無別見性。由其皆有同類之業。然由彼類。有同分業。生同分趣。復有別業。各別而見。此一功能。隨其力故。令彼諸人。有同異見。復以此義。亦答余言。有說別趣有情鬼傍生等。應非一處。有不別見。由別作業異熟性故。此雖成趣。業有差別。同觀之業。還有不異。即諸有情自相續中。有其別異業種隨故。彼任其緣。各得生起。第四總答作用不定中三難者。論主雲。汝經部等還許有情夢中所得刀杖飲食等。無實作用。是唯識不。答雲。爾。又問。只如有情於夢中有時遺失不淨。及失尿等事。即有實作用。汝亦許是唯識不。答雲。爾。論主例答。汝既許夢中有實作用。及無實作用。俱是唯識者。即知我宗患眩翳。及不患者。並夢中現覺。兼假城實城。此三般。皆是有實作用。亦如汝夢中有實無實作用。皆是唯識。論主以量成立雲。我宗覺時。境色是有法。定是唯識。宗因雲。有實作用故。如汝夢中境色。不然。汝夢中境色是有法。應非唯識。宗因雲。有實無實作用故。如汝覺時境色。唯識頌雲。如夢損有用。此一句答上難境。又都將一喻。總答四難。三十唯識頌雲。一切如地獄。同見獄卒等。能爲逼惱事。故四義皆成。且如世間處定。時定。身不定。作用不定等事。亦如地獄中受罪有情。各見治罰事。亦有處定。時定。身不定。作用不定。此皆唯識。但是諸有情惡業增上。雖同一獄。然受苦時。所見銅狗鐵蛇。牛頭獄卒。治罰之具。或同或異。如是苦器。逼害罪人。此皆是罪人。自惡業心現。並無心外實銅狗等物。今世間事法。亦復如然。若罪人同一獄者。是總報惡業力。若各別受苦者。即是別報惡業力。諸經要集雲。夫雲罪行。妄見境。染執定我人。取著違順。便令自他。皆成惡業。是以經偈雲。貪慾不生滅。不能令心惱。若人有我心。及有得見者。是人爲貪慾。將入於地獄。是故心外雖無別境。稱彼迷情強見起染。如夢見境。起諸貪嗔。稱彼夢者。謂實不虛。理實無境。唯情妄見故。智度論說。如夢中無善事而善。無嗔事而嗔。無怖事而怖。三界眾生。亦復如是。無明眠故。不應嗔而嗔等。故知心外雖無別境。稱彼迷情。妄見起染。心外雖無地獄等相。惡業成時。妄見受苦。如正法念經雲。閻摩羅人。非是眾生。罪人見之。謂是眾生。手中執持焰然鐵鉗。彼地獄人。惡業既盡。命終之後。不復見於閻羅獄卒。何以故。以彼非是眾生數故。如油炷盡。則無有燈。業盡亦爾。不復見於閻羅獄卒。如閻浮提。日光既現。則無暗冥。惡業盡時。閻羅獄卒。亦復如是。惡眼惡口。如眾生相。可畏之色。皆悉磨滅。如破畫壁。畫亦隨滅。惡業畫壁。亦復如是。不復見於閻羅獄卒可畏之色。以此文證。眾生惡業應受苦者。自然其中妄見地獄。
問曰。見地獄者。所見獄卒及虎狼等。可使妄見。彼地獄處。閻羅在中判諸罪人。則有此境。云何言無。
答曰。彼見獄主。亦是妄見。直是罪人惡業薰心。令心變異。無中妄見。實無地獄閻羅在中。又唯識論中。
問曰。地獄中主烏狗羊等。爲是眾生。爲非眾生。
答曰。非是眾生。
問曰。以何義故。非是眾生。
答曰。以不相應故。此以何義。有五種義。彼地獄主及烏狗等。非是眾生。何等爲五。一者。如地獄中罪眾生等。受種種苦。地獄主等若是眾生。亦應如是受種種苦。而彼一向不受如是種種苦惱。以是義故。彼非眾生。二者。地獄主等若是眾生。應遞相殺害。不可分別。此是罪人。此是主等。而實不共遞相殺害。可得分別。此是罪人。此是獄主。以是義故。彼非眾生。三者。地獄主等若是眾生。形體力等。應遞相殺害。不應偏爲受罪人畏。而實偏爲罪人所畏。以是義故。彼非眾生。四者。彼地獄地。常是熱鐵。地獄主等是眾生者。不能忍苦。云何能害彼受罪人。而實能害彼受罪人。以是義故。彼非眾生。五者。地獄主等若是眾生。非受罪人。不應於彼地獄中生。而實生於彼地獄中。以是義故。彼非眾生。此以何義。彼地獄中受苦眾生。造五逆等諸惡罪業。於彼中生。地獄主等。不造惡業。云何生彼。以如是等五種義故。名不相應。
問曰。若彼主等。非是眾生。不作罪業。不生彼者。云何天中得有畜生。此以何義。如彼中有種種鳥。諸畜生等。生在彼處。於地獄中。何故不爾。畜生餓鬼。種種雜生。令彼爲主。
答曰。偈言。畜生生天中。地獄不如是。以在於天上。不受畜生苦。此偈明何義。彼畜生等生天上者。彼於天上器世間中。有少分業。是故於彼器世間中。受樂果報。彼地獄主及烏狗等。不受諸苦。以是義故。彼地獄中無有實主。及烏狗等。除罪眾生。又寶生論雲。如上所言。得差別體。地獄苦器。不同受之。或諸猛火。由業力故。便無燒苦。斯則自非善友。誰能輒作斯說。凡是密友性善之人。不論夷險。常爲思益。爲欲顯其不受燒苦。故致斯言。然於此時。助成立義。即是顯出善友之意。由其不受彼之苦故。意欲成立非那洛迦。今復更雲。由其業力。說有大火。言不燒者。斯則真成立唯識義。由無實火。但唯業力能壞自性。既定不受如斯苦故。便成此火。自性元無。然有實性。是宗所許。若也許其是識現相。事體元無。此由業力故無火。斯成應理。由其先業爲限劑。故若異此者。彼增上業所招之果。既現在彼。如何不見。如無智者。欲求火滅。更復澆酥。今唯識宗。轉益光熾。由斯眾理。證此非成那洛迦類。故知唯心所現。正理無差。如觀佛三昧海經觀佛心品雲。是時佛心。如紅蓮華。蓮華葉間有八萬四千諸白色光。其光遍照五道眾生。此光出時。受苦眾生皆悉出現。所謂苦者。阿鼻地獄。十八小地獄。十八寒地獄。乃至五百億刀林地獄等。
問。若眾生惡業心。感現地獄事。理即可然。且如觀佛心時。云何純現地獄。
答。此略有二義。一若約理而觀。佛之心性。本含法界。無一塵而不遍。無一法而不通。二若約事而觀。佛唯用救苦爲意。以物心爲心。則地獄界。全是佛心。運無緣慈。不間同體。所以觀佛心品雲。佛告天王。欲知佛心光明所照。常照如此無間無救諸苦眾生。佛心所緣。常緣此等極惡眾生。以佛心力自莊嚴故。過算數劫。令彼罪人發菩提心。乃至爾時世尊說是語時。佛心力放十種白光。從佛心出。其光遍照十方世界。一一光中。無量化佛乘寶蓮華。時會大眾。見佛光明。如玻璃水。或見如乳。見諸化佛。從佛胸出。入於佛臍。游佛心間。乘大寶船。經往五道受罪人所。一一罪人。見諸化佛。如己父母。善友所親。漸漸爲說出世間法。是時空中有大音聲。告諸大眾。汝等今者。應觀佛心。諸佛心者。是大慈也。大慈所緣。緣苦眾生。乃至次行大喜。見諸眾生安隱受樂。心生歡喜。如己無異。既生喜已。次行舍法。是諸眾生無來去相。從心想生。心想生者。因緣和合。假名爲心。如此心想。猶如狂華。從顛倒起。苦從想起。樂從想生。心如芭蕉。中無堅實。廣說如經十譬。作是觀時。不見身心。見一切法。同如實性。是名菩薩身受心法。依因此法。廣修三十七助菩提分。若取證者。是聲聞法。不取證者。是菩薩法。又寶生論雲。時處定如夢者。有說。由心惑亂。遂乃便生時處定解。然於夢中。無其實境決定可得。故世共許。如何將此。比余定事。爲作過耶。乃至爾時於彼夢中。實亦無其時處決定相狀在心。由何得知。如有頌言。若眠於夜裡。見日北方生。參差夢時處。如何有定心。又雲。此之夢心。有何奇異。營大功業。不假外形。而能巧利。構茲壯麗。或見崇墉九仞。飛甍十丈。碧條靃蘼紅華璀璨。匠人極思。亦未能雕。若言於他同斯難者。彼無此過。不假外色功力起故。但由種熟。仗識爲緣。即於此時。意識便現。又未曾見有經論說。於彼夢中生其別色。百法鈔雲。論主言。如於夢中與女交會。流泄不淨。夢被蛇螫。能令悶絕。流汗心迷。雖無實境。而有實作用。此是唯識不。經部答雲。此是唯識。論主雲。汝既許夢中有實作用。無實作用。皆是唯識。即我宗。夢中現覺。眩翳者。不眩翳者。假城實城。此三般。有實無實作用。如汝夢中。亦是唯識。論主立量雲。有翳無翳等是有法。有用無用其理亦成宗。因雲。許無實境故。如夢中染污等。所以唯識論雲。如夢損有用。第三明聖教相違難者。小乘難意雲。論主若言一切皆是唯識。無心外實境者。何故世尊於阿含經中說有十二處。若一切皆唯識者。世尊只合說意處法處。即不合說有十色處。今世尊既說有十二處者。明知離卻意法處外。別有十色處。是心外有。何言一切皆是唯識。論主答中分三。初假答。二正答。三喻答。初假答。引三十唯識頌雲。識從自種生。似境相而轉。爲成內外處。佛說彼爲十。言識從自種生者。即五識自證分現行。各從五識自種而生。將五識自種。便爲五根。言似境相而轉者。即五識自證分。從自種生已。而能變似二分現。其所變見分。說名五識。所變相分似外境現。說名五境。其實根境十處皆不離識。亦是唯識。此是假將五識種子爲五根。答經部師。以經部許有種子。
問。設許有種子。豈不執離識有。
答。彼許種子在前六識中持。亦不離識有。論主雲。其所變相分。似外五境。亦不離識。有能變五識種即五根。亦不離識有。雖分內外十處。然皆是唯識。言佛說彼爲十者。以佛密意。爲破外道執身爲一合相我故。遂於無言之法。強以言分別說有根塵十處。有大勝利故。唯識頌雲。依此教能入。數取趣無我。解雲。爲若有智者。即依此佛說根塵十處教文。便作觀雲。我於無量劫來。爲惡慧推求。愚痴迷暗。妄執自他身。爲一合相我。因此生死沉淪。今依教觀。自他身。但有根塵十處。以成其體。於一一處中。都無主宰自在常一等用。何曾有我。因此便能悟入無我之理。成我空觀。此即大乘假將五種子爲五根。假答小乘也。小乘又難雲。若爾者。且如五塵相分色。是五識所變故。可如汝宗。是唯識。其本質五境色。未審是何識之唯識。謂五識及第六。皆不親緣本質五境。即此本質五境。豈不是離心外有。何成唯識。因此問故。便是論主第二正答。唯識論雲。依識所變。非別實有。解雲。此依大乘自宗正解。即約已建立第八識了。既論主雲。五塵本質色。此是第八識之親相分。相分不離第八識。亦是唯識。第三喻答者。即論主舉喻答小乘。世尊建立十二處之所以。唯識論雲。如遮斷見。說續有情。但是佛密意破於眾生一合相我。假說有十二處名。令眾生觀十二處法。都無有我。便入我空。次依唯識。能觀一切諸法之上。皆無實軌持勝性等用。既除法執。便成法空。小乘難雲。既言一切諸法皆無實軌持自在勝性等用。成法空觀者。即此唯識之體。豈不亦空。因此便成。第四唯識成空難。論主答雲。唯識體即不空。非所執故。我前言空者。但是空其一切法上妄心執有實軌持勝性等用。遍計虛妄之法。此即是空。非空離執唯識之體。即如根本智正證如時。離言絕相。其遍計虛妄一切我法。皆不現前。於此位中。唯有本智。與理冥合。不分能所。此識體亦空。便無俗諦。俗諦無故。真諦亦無。真俗相依而建立故。唯識論雲。撥無二諦。是惡取空。諸佛說爲不可治者。第五色相非心難。唯識論雲。若諸色處亦識爲體。何緣不似色相。顯現。一類。堅住。相續而轉。小乘難意雲。若言一切外色皆心爲體。由心自證分變似能取。說名見分。變似可取。說爲相分者。何故所變色相即顯現。其能變心即不顯現。又若外色以心爲體者。何故所變色即一類相續而轉。且如外色山河大地等。即千年萬年。一類更無改變。又相續不斷。得多時住。若有情能變心。即有改變不定。又不得多時。今外色既不似內心者。明知離心有外實色。何言一切皆是唯識。答雲。唯識論雲。名言薰習勢力起故。此但由一切有情。無始時來。前後遞互。以名言虛妄薰習。作心外堅住相續等解。由此勢力有此相現。非是真實有心外堅色等。外人又問。既言唯識者。有情何要變似外色而現。答。唯識論雲。謂此若無。應無顛倒。便無雜染。亦無淨法。是故諸識變似色現。論主雲。一切有情若不變似外色現者。便無染淨之法。且如一切凡夫。由先迷色等諸境。顛倒妄執。由此雜染便生。雜染體。即二障。汝外人若不許識變似外色現者。即有情不起顛倒。顛。倒妄執既若不起。即雜染煩惱不生。雜染既若不生。淨法因何而有。所以攝論頌雲。亂相及亂體。應許爲色識。及與非色識。若無餘亦無。言亂相者。即所變色相。言亂體者。即能變心體。應許爲色識者。即前所變亂相。及與非色識者。即前變心是體。若無餘亦無者。若無所變似外色境爲亂相者。亦無能變之識體。故知須變似外境現。所以諸色皆不離心。總是唯識。第六現量違宗難者。唯識論雲。色等外境。分明現證。現量所得。察撥爲無。小乘難意雲。且如外五塵色境。分明五識現證。是現量所得。大小乘皆共極成。何故撥無。言一切唯識。三十唯識論中亦有此難雲。諸法由量。刊定有無。一切量中。現量爲勝。若無外境寧有此覺。我今現證如是境耶。意雲。論主若言無外實境者。如何言五識現量。取外五塵境。若是比量。非量。遍計所起。遍計所執。強思計度。構畫所生。相分。不離於心。可成唯識。今五識既現量得外實五塵境者。何故亦言皆是唯識。答。唯識論雲。現量證時。不執爲外。後意分別。妄生外想。論主雲。且如現量五識。正緣五塵境時。得法自性。不帶名言。無籌度心。不生分別。不執爲外。但是後念分別意識。妄生分別。便執爲外。言有實境。
問。且小乘許現量心中。不執爲外不。
答。許。
問。與大乘何別。
答。唯識鏡雲。若是大乘。即五識。及同時意識。皆現量。不執爲外。若小乘宗。即唯是五識。不執爲外。論主雲。汝小乘既許五識緣境是現量。不執爲外者。明知現量心中。皆無外境。是其唯識。
外人又問雲。其五識所緣現量五塵境。爲實爲假。
答。是實。
難雲。若爾者。即是離心外有實五塵境。何言唯識。
答。五識緣五塵境時。雖即是實。但是五識之所變。自識相分。不離五識。皆成唯識。故唯識論雲。故現量境。是自相分。識所變故。亦說爲有。意識所執外實色等。妄計有故。說彼爲無。意雲。五識各有四分。其五塵境。是五識之親相分。由五識自證分變似色等相分境現。其相分又不離見分。皆是唯識。若後分別意識起時。妄執心外有其實境。此即是無。不稱境體而知故。
問。且如五識中。嗔等煩惱起時。不稱本質。何言唯是現量。
答。雖不稱本質。然稱相分。亦是現量。由心無執故。其第六意識相應嗔。若與執俱時。相分。本質皆不稱。若不與執俱起時。即同五識。
問。何故五識無執。
答。由不通比非二量。故無執。故知五識現量緣境。不執爲外。皆是唯識。
又小乘都申一難。若唯識無外境者。由何而得種種心生。既若無境牽生心。即妄心由何而起。未有無心境。曾無無境心。
答。論頌雲。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一切種識者。即是第八識。此識能持一切有爲之法種故。即一切種子。各能自生果差別功能。名一切種識。功能有二。一現行名功能。即似谷麥等種。能生芽功能是。二。第八識中種子名功能。有能生現行功能故。今言一切種識者。但取本識中種子功能。能生一切有爲色心等法。即色爲所緣。心便是能緣。即色是境。不離心。是唯識。即此心境。但從本識中而生起。何要外境而方生。如是如是變者。如是八識從種生。即是八識自證分。轉變起見相二分。相分不離見分。是唯識。以展轉力故者。即余緣是展轉力。以心法四緣生。色法二緣起。彼彼分別生者。即由彼見相二分上。妄執。外有實我法等。分別而生。故知但由本識中種而生諸識。不假外妄境而亦得生。故知一切皆是唯識。
又唯識論雲。問曰。如汝向言。唯有內識。無外境界。若爾。內識爲可取。爲不可取。若可取者。同色香等外諸境界。若不可取者。則是無法。云何說言唯有內識。無外境界。
答曰。如來方便。漸令眾生得入我空。及法空。故說有內識。而實無有內識可取。若不如是。則不得說我空法空。以是義故。虛妄分別。此心知彼心。彼心知此心。
問曰。又復有難。云何得知諸佛如來。依此義故。說有色等。一切諸入。而非實有色等諸入。又以識等能取境界。以是義故。不得說言無色等入。
答曰。偈言。彼一非可見。多亦不可見。和合不可見。是故無塵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