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幾名工人正在給修復後的樂清雁盪山能仁寺大鐵鍋加設地基
幾名工人正在給修復後的樂清雁盪山能仁寺大鐵鍋加設地基。鄭之越攝
經過文物考古專家爲期一個月的修復,浙江省樂清市雁盪山能仁寺口沿外徑達2.72米的『亞洲第一大鐵鑊』終於告別了『鏽爛破舊』,重現當年風采,迎接過往遊客。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近日正組織人員環繞鐵鑊修建一條排水暗溝,進一步改善其保存環境,減緩腐蝕速度。
據史料記載,該鐵鑊鑄於北宋元v七年(1092年),內深1.45米,能同時容納10餘人。大鐵鑊重18.5噸,口沿寬20厘米,可站人,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鐵鍋。根據鐵鑊內部分可辨清的銘文記載,考古專家初步確定其有兩個用途:一是爲僧人圓寂後沐浴用;二是能仁寺對面的火焰峰,上面起伏的叢岩很像燃燒的山火,用浴鑊來盛水,『水克火』,就能『制勝火焰峰』。當地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稱早年能仁寺香火旺盛,有和尚三百,加上遊客,每天吃飯的人上千,需要一口巨型鐵鍋煮飯。
大鐵鑊於1983年被列爲縣重點文物。大鐵鑊自鑄造之日起,一直沒有被移動過。因長期暴露在外,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其底部常年潮濕,腐蝕加快,鐵鑊口沿3處殘缺、鑊身有多處開放性裂隙。能仁寺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修復大鐵鑊的要求。當地村民詹先生於2011年前往能仁寺遊玩,看到破敗不堪的大鐵鑊非常痛心,四處奔波,希望得到相關部門重視並予以有效保護。
修復鐵鑊需要很高的技術,去年7月,樂清市文物管理所邀請全國上百位考古專家前往能仁寺參觀大鐵鑊,尋求保護措施,最終委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施工。由於鐵鑊重量大、體積大,且不能翻動。該院技術人員攜帶工具到能仁寺現場修復,經過清除鏽蝕、脫鹽處理、鉚接斷裂、整形處理、補全殘缺、緩釋處理、封護處理等多道工序,重點處理了殘缺、變形、裂隙等病害。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介紹,此次修復工程在不威脅文物本體穩定性的前提下,對於前人的修補痕跡和一些並不是非要干預的地方不予處理。同時,修復中使用的多種試劑和材料,大多數具備可再處理的特性,不會阻礙今後更加先進的保護修復技術的使用。 (通訊員劉君眉 記者陸健)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