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京報
唐代絹畫,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
君為吉祥,野有彷徨
譚『蛇』言義
作為圖騰聖物的蛇,民間就有流傳甚廣的『救蟻得狀元之中,埋蛇得宰相之榮』之說。
六朝志怪中與蛇有關的因果報應故事,不絕於篇,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如【竇武】一篇:
後漢竇武母產武而並產一蛇。送之野外,後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捧草而出,徑至喪所。以頭擊柩,涕血皆流。俯仰詰屈,若哀泣之容,有頃而出。時人知為竇氏之祥。
後來竇武果然父憑女貴,成為東漢時期最炙手可熱的外戚權貴。
再如【邛都老姥】:
益州邛都縣有老姥家貧孤獨。每食,則有小蛇,頭上有角,在泮之間,姥憐而飼之,後漸漸長大丈余。縣令有馬,忽被蛇吸之。令因大怒,收姥。姥雲,在床下。遂令人發掘,愈深而無所見。縣令乃殺姥。其蛇因夢於令曰,何故殺我母,當報仇耳。自此每常聞風雨之聲。三十日,是夕,百姓咸驚相,謂曰:『汝頭何得戴魚』,相逢皆如此言。是夜,方四十里,與城一時俱陷為湖、士人謂之邛河,亦邛池。其母之故宅獨不沒,至今猶存。漁人采捕,必止宿,又言此水清,其底猶見城郭樓檻宛然矣。
該篇中的蛇,面對恩人老姥的無辜被殺,表現出強烈的憤怒,甚至把城郭夷為平地。蛇類面對於自己有恩的人,表現出的人性,絲毫不遜色於人類。
『靈』蛇酬恩
昔人有言:『靈蛇銜珠酬恩厚,只為痴情漫金山。』說的就是義蛇銜珠報答人類恩情的故事。『水漫金山』的傳說,出自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白蛇傳】,是家喻戶曉的白蛇傳說的首次文本定稿。
該擬話本寫的是南宋紹興年間,故事,估計大家都非常熟悉。藥鋪主管許宣一日祭祖回來,在雨中渡船上遇到一白蛇所化美婦人白娘子及青魚怪所化丫鬟小青。經過了借傘還傘後,白娘子要與許宣結為夫婦,又叫丫鬟小青贈銀十兩,殊不知此銀為官府庫銀,被發現後,許宣被發配蘇州,在蘇州與白娘子相遇而結婚,後又因白娘子盜物累及許宣,再次發配至鎮江,許白又與鎮江相遇複合。許宣得知白娘子為蛇妖后,驚恐萬分,求助金山寺長老法海禪師,法海收蛇妖與青魚怪,鎮於雷峰塔底。許宣剃度為僧,化緣修塔鎮住白娘子,留警世之言後坐化。
除了白蛇的故事,關於蛇的報恩的神話傳說還有不少。比如【搜神記】卷二十:『隋縣閹側,有斷蛇邱。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邱。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還有黎族傳說中龍送給恩人萬能夜明珠的故事,【五卷書】中蛇為主人解開身上的繩索等。感恩的蛇常用寶貴的珍珠來酬謝恩人,象徵着心靈的美麗。古埃及的傳說故事【沉舟記】中也有一個善良仁慈的蛇神形象。類似的故事,在希臘神話中也有,第一個預言人梅萊普斯救活了一條蛇,於是蛇教他通鳥獸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