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追求的利和義與大陸的利和義之亂想 雪峯山人
本人沒有專門研究台灣的政治,只是每天堅持收看中央4台晚8點30分的海峽兩岸,從新聞中知道的台灣政治。
台灣實行政黨輪替的民主選舉,主要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在爭奪台灣地區領導人,兩黨的選舉有二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一、台灣與大陸的關係,二、對選民利益訴求的回應。
台灣與大陸關係方面,有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本人不願多說,相信讀者自有所知。
回應選民利益訴求方面,兩黨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是以台灣民眾能否獲得更多利益為說辭。
盜亦有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利與義的關係上,中國歷史文化是把義放在了首位,義是基礎,利必須在義的基礎之上,只有符合義,利才能獲得中國歷史文化的贊同並值得人們學習和效仿。
台灣非常重視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學習和繼承,陳水扁去中國化的時候,台灣中學生對四書五經的學習時間被迫減少,馬英九執政後,台灣中學生對四書五經的學習分量大大加強了,成了台灣中學生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台灣肯定有對義的追求,囿於本人學識,不知道台灣追求的義是什麼。
站在大陸的角度,台灣的義應當是台灣不獨立,承認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就是九二共識。在此前提下,一切都可商討,據報道,台灣從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所獲得的利是巨大的,大陸從中所獲得的利微乎其微,大陸要的是政治意義,而非從中獲利。
依據選舉需要,民進黨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態度是不一致的,台灣時事評論員黎建南先生在一期節目中說到:民進黨要拿要罵,拿的是從大陸獲得的利益,罵的是馬英九的大陸政策。
民進黨籍的賴清德當選台南市長後說:上任後,不僅要到大陸行銷台南農產品,還要到大陸推展台南的醫療觀光,希望陸客及海外民眾可以到台南醫療。民進黨和我主張台獨,這樣的政治主張與我贊成兩岸經貿交流,是兩回事。
換句話說,賴清德一方面抱着兩岸一邊一國的政治立場,另方面想透過兩岸經貿交流來為台南獲取經濟利益。如果形容為他想佔大陸的經濟便宜,並不為過。
民進黨人物此表現,真的喪失了台灣民眾的支持嗎?這是不能作一個非常否定的回答。
大陸也講究對利的追求,但原則是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日本地震引發核泄漏危機後,蔡英文為了選舉需要,提出全面廢除核電廠,立即嬴得了部分選民的支持,李登輝批評蔡英文在未提出如何替代核電廠方案之前,妄言全面廢除核電廠是錯誤的。蔡英文嬴得黨內初選後,李登輝立即表示支持蔡英全面廢除核電廠,台灣的環保人土更是竭力支持蔡英文。這個問題如果放到大陸討論,則是違背了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沒有討論的必要,只可能討論一下如何加強核電廠的安全問題。
台灣國光石化設廠彰化的濕地環境之中,環保人土嗆聲馬英九,幾次較量之後,馬英九明確表達反對國光石化設廠彰化的立場。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對此表示支持,但還是質疑馬英九的決定是有選舉考量,不得不回應越來越大的反國光力量。出身彰化的國民黨立委蕭景田則說,馬英九的決定,多少有政治考量,他雖然尊重,但對於工業無法落腳彰化,帶動經濟,還是感到很可惜。這要是放到大陸來討論,可謂是當地政府一個重要的招商引資項目,得出的結論肯定是利大於弊。
大陸、台灣,同文同種,都是深受中國歷史文化的浸透,但在社會事務中對利和義的權衡卻呈現出了不同的表現,值得深思。 2011.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