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8|回复: 0

曹操墓考古队主持人:为什么说西高穴2号墓为曹操墓

[复制链接]
沙坡 发表于 2013-3-22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中国文化报 
曹操墓的发现风起云涌,网络上质疑之声至今不断,到底它是不是曹操墓呢?作为考古发掘的主持人,我感到有责任给热心读者一个清楚的交代。故在这里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对这座墓进行解读,相信读者看过后,心中自会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要解读该墓葬是不是曹操墓,首先就要对记载它的有关文献资料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看发掘的方法是不是符合考古规程,如果其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进行考古发掘,地层关系明确,那么,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得出的结论就不会有什么偏差。再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如果情况相符,那么,确定墓葬的性质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文献资料是怎么记述曹操墓的吧。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曹操颁布了一道《遗令》,开始为自己预作寿陵,其内容如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同书记载他去世前留下的遗令:“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㈠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也就是说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即曹操在《遗令》中所强调的“西陵”。这两条文献告诉我们曹操去世的时间和陵墓的地点。
  那么他去世后,后人是不是按照他的《遗令》中的要求葬在了邺城呢?关于这一点也有相关史料记载,如《三国志・魏书・贾逵传》记载:“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遂奉梓宫还邺。”《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记载:“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三国志・晋书・宣帝纪》记载:“及武帝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指宣帝司马懿)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这些仅有的史料告诉我们,曹操的墓葬确实是在邺城,而排除了葬在其他地方的可能性。
  根据曹操《遗令》,我们知道其陵墓位于邺城的西门豹祠西原上,那么,西门豹祠和曹操高陵与邺城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呢?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中明确记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同书记载,西门豹祠在邺城西十五里。也就是说,曹操高陵应该就在邺城遗址的西面三十里处。
  西高穴曹操高陵与文献的对应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其位置关系。我们发现的西高穴2号墓,位于邺城遗址正西28.5华里,因为当时的度量单位比现在小,一尺等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故也就是当时的30里左右,其位置和相关文献的记载是完全相符的。
  其次是墓葬关系。曹丕在其《武帝哀策》文中也对其墓葬的情况进行了简单记载,如其描述墓葬时是这样说的:“卜葬既从,大隧既通。漫漫长夜,窈窈元宫。有晦无明,曷有所穷。”这里就明白地告诉人们,曹操的地宫非常深,并且带有长长的墓道。曹植在其《诔文》中更是将其描述为“窈窈玄宇,三光不入。”可见墓葬是非常深的。西高穴2号墓距现在地表深达15米,距当时的地表深度也有12米左右,应该说是相当深的。其墓道长达39.5米、宽9.8米,和曹丕在文中相称的“大隧”也是相符的。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曹操在《遗令》中强调了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西高穴2号墓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我们发掘知道,西高穴2号墓直接叠压在魏晋地层以下,上面没有封土现象。
  从《历代陵寝备考》卷十六中记载“魏武帝葬高陵,有司依汉立陵上祭殿。至文帝黄初三年……高陵上殿屋皆毁坏,车马还厩,衣服藏府,以从先帝俭德之志。”我们看到当时曹操高陵地面上是有相关建筑的,只是到了黄初三年,曹丕以“先帝躬履节俭,遗诏省约。子以述父为孝,臣以继事为忠。古不墓祭,皆设于庙”的名义,将地面建筑给毁掉了。根据我们考古发掘,发现在曹操高陵的地面上共有三处建筑遗址,一处在墓道的正前方,一处在墓葬的南面,另一处在墓门前。这也和其记载是相符的。
  那么,关于曹操墓内的随葬品是不是有文献记载呢?我们的答案也是肯定的。曹植在其《诔文》中是这样描写的:“既即梓宫,躬御缀衣。玺不存身,唯绋是荷。明器无饰,陶素是嘉。”其意思是说曹操在安葬时,穿的是生前打有补丁的旧衣服,印玺没有随葬进去,而是以其上面的绋随葬进去作为替代。其中的明器都没有装饰,非常简陋,都是素面陶。
  我们在清理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其印玺,发现的陶器非常粗糙、矮小,并没有彩绘,为素面陶。这和其文章中记载的完全相符,也符合曹操薄葬的思想。
  另外,根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记载,其夫人卞氏是合葬在高陵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发掘中也得到了证实。我们发现其墓道有第二次被打开过所遗留下来的痕迹,第二次打开墓道时对原来墓道和墓室上部的填土有明显的打破痕迹。并且在墓室中出土有3个骨架,同时出土的有3个葬具,证明了其合葬关系。其中一个为男性,经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符合文献中记载的关于曹操去世时的年龄,另两个为女性,其中一个年龄在50岁左右,也和卞氏的年龄相合。
  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生前曾经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建安二十二年四月,汉献帝已经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他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其已经享用了天子一级的礼遇。这一点在其墓葬的规格和随葬品中也有所反映。如出土有大型圭、璧、卤薄和(车旁加盾)车等,这些都是皇帝才能享用的礼仪。关于(车旁加盾)车,根据文献记载,是专门用来运载灵柩的车子。《礼记・檀弓上》载:“天子之殡也。”郑玄注:“天子殡以车,画辕为龙。”
  在曹操墓中还出土有12个陶鼎,根据《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皇帝用鼎,瓦鼎十二。因此,其数目正好契合,这一点也说明了当时曹操确实是享用天子一级的礼仪安葬的,是其他诸侯王所不能企及的,这也就排除了该墓为其他人墓葬的可能性。
  我们之所以在以往的文章中强调西门豹祠,就是因为曹操生前在其《遗令》中提到了其墓葬与西门豹祠的关系,而我们发现的曹操高陵确实是在西门豹祠遗址的西面,而该西门豹祠在邺城西,距邺城15里,因此,仅仅作为其旁证之一而已。其实没有它,也完全可以说明问题。鲁潜墓志也是同样的问题,也是因为其上面提到其与曹操高陵的关系,故也作为一个旁证。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弟弟陆云,曾经在邺城任司马颖的大将军司马,其所著的《陆士龙集》中记载有他在邺城曾经见到过曹操的部分被盗遗物,其中有平天冠、远游冠、寒被、夏被、介帻、拭目黄絮、书箱、床荐、席具、奏案、严器(具)、疏、枇、剔齿纤 、手衣、卧笼、书车(岐案)、扇、要(腰)扇、笔、琉璃笔、砚、书刀等。其中,书案、手巾、帽、被子和砚等在西高穴2号墓中所出土的石牌中都有记载,其他没有记载的物品,其石牌有可能在历次盗墓过程中被盗走的嫌疑。
  (作者 潘伟斌 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西高穴2号墓教研队领队)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