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羊城晚報 文/羊城晚報記者 王志鈺
近日,在深圳小鏟島上施工的工人意外發現了歷史遺蹟。20日,羊城晚報記者跟隨深圳市和寶安區的文物部門專家一行登島,對挖出的古代遺蹟、遺物進行勘察。據專家初步鑑定,在島上發現的做工精細的小型石斧是距今約三四千年的石器,與夏商時代的石器接近。此外,還有幾處古建築遺址被發現。
石斧『帶肩』精緻少見
據在島上修建海洋觀測站的江蘇水利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12月在島上施工時,工人在一高處土堆中發現疑似石塔的建築,可惜該塔被發現時已僅存根部的殘餘基石。於是,他們立刻停工上報,並與寶安區文物管理部門聯繫。在對島上文物進行普查的過程中,勘察人員意外發現了距今三四千年的一把石斧。
昨日,記者跟隨文物專家一行乘船來到小鏟島。在一塊被拆除的房屋地基上,西北方牆根下面裸露的黃土已被挖開,石斧就是從此處被發現的。深圳市文物鑑定專家、文物學博士周軍等市區級專家們對文物進行了細緻分析。
大家根據『帶肩石斧』的特徵及其精細的做工,初步斷定這可能是夏商時期的石器。對於石斧的工藝,各位專家表示『精緻』少見,雖然相距上千年,但石斧依然銳利。
石斧被埋藏在地基下的黃土地里,且掩埋石斧的黃土與島上黃土一致,有專家據此推測,該石器並非從外帶入,而是三四千年前在島上居住的人所制。這一觀點,得到了其他文物考古專家的認可。據專家介紹,深圳的歷史始於6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大鵬咸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是深圳歷史的實物證明。
發現深圳最高規格古塔底座
爬上小鏟島的最高峰,一個僅剩殘垣斷壁的六梭石塔展現在眾人眼前。在地基上有兩塊刻著繁體字的石匾,一塊是完整的『獨占』,另一塊僅餘一半爲『鰲』字,在這塊石匾的一角刻著『光緒三年』的字樣。
據當天登島的專家們勘測,該塔建於清代晚期,是爲振興當地文風所建。據寶安區文物辦寧主任介紹,此前,在寶安區的歷史文獻中,並未發現對小鏟島的相關記載,更沒有石塔的任何記錄。
專家們初步判斷此塔原形應該有5層,高20米左右。專家發現,該塔的底座爲『須彌座』,是深圳豈今發現的古塔中規格最高的塔座。在離石塔不遠的山坡上,勘察人員還發現了一個1952年海軍的界碑,另外,還有一座道光二十八年的夫妻合葬石墓也被發現。
專家們建議,地方政府應利用現有的古建築遺蹟,根據原結構進行復原,同時加大文物考古的調查力度,對周邊的居民進行走訪,了解更多有關小鏟島的人文歷史。
來源:羊城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