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遼寧日報 實測中軸線偏了2度多
夔中羽找來了大比例尺北京地形圖。在地圖上選擇了北京中軸線上的南端永定門橋、北端鐘樓和中間的地安門十字路口中心等幾個點,進行量測。經地圖上量測作業得知:北京中軸線與子午線的夾角爲2度十幾分。夔中羽還特意在永定門城樓下向北的甬路上,做了一次『立竿見影』試驗。
他們在甬路中央設立了一根2米長的杆子。由杆子的下面,沿甬路中心線向北,粘上一條長6米的黑膠帶,代表中軸線的指向。當太陽經過永定門上中天時,杆子的影子就是永定門子午線。而太陽經過上中天的時間,是在電台播出『北京時間中午12點』的時號上。結果是,子午線影子與中軸線黑膠帶之間確實有一個夾角,這個夾角也是2度十幾分!
早在唐代,中國人就能準確測量子午線,技術誤差幾乎不可能!
中軸線和子午線爲什麼逆時針偏移了2度十幾分之多?爲了搞清這個問題,夔中羽還特意研究起了北京建城史。
北京內城西城牆和東城牆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礎上,包砌城磚築成。東、西兩城牆均不是正南正北,均與北京中軸線平行。因此可以判定,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元朝建元大都時形成。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明朝將城南移,但中軸線方向未動;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擔任元大都『監築』之職的是忽必烈的重臣劉秉忠。一般認爲,元代中軸線是由劉秉忠和他的學生郭守敬二人主持興建的,二人皆爲河北邢臺人。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到1285年完成,總共用了18年時間。
一個很自然的想法是,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否因爲700多年前測量技術水平不高,將子午線測偏了?
夔中羽說,這不可能。如果你沒聽說過劉秉忠,你至少該聽說過郭守敬,他們可都是當時第一流的天文、數學和大地測量家。早在中國唐代,就有著名學者一行大師,爲測量緯線長度而在河南很準確地測量了4個點的子午線。在河南考古復原的宋代皇城裡,筆直的中軸線完全符合子午線。而同樣由劉秉忠主持修建的元上都,完全符合正南正北走向。元上都建成後,大都晚了好幾年才開始修建,還是由劉秉忠監築,卻將大都的中軸線測算偏離了子午線2度多,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而天文學家認爲,地軸在短短700多年時間不會有2度的變化。
來源:遼寧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