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99|回覆: 1

[佛學研究] 修學提高到一定程度,需要開啟心地法門的修持才能契入...

[複製連結]
舍利 發表於 2013-4-11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修學提高到一定程度,需要開啟心地法門的修持才能契入實證

學習佛法要印證佛陀所有的經藏精華,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解脫究竟明了生命本質的智慧路徑方法,法法皆好,協機爲要。無論修習何種法門,必須要融通佛法,領悟佛法內涵,體會領悟效法佛菩薩智慧慈悲清淨平等正覺的內在精神實做實行。

真修學越往上修越難走,修學提高到一定程度,需要開啟心地法門的修持才能契入實證。去習氣改毛病,清楚深層的劣根種子,覺照內省需要大的勇氣更需要決心、意志力、願心與實行,敢於面對自己的內心,勇於接受正確嚴厲的教導,才可以跨越自己的心理障礙。

學佛的基礎是好好做人,真修佛子必須要時時保持初學的慚愧心感恩心恭敬心,任何時候不能忘記做人基本:尊師孝親,遵紀守法,守好道德禮儀,無論貧富貴賤,無論任何宗教,都要真心善對;要真正的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如一。要效法佛菩薩覺者善知識禮敬感恩恭敬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菩薩,也要平等無分別的對待一切眾生,眾生皆是未來佛。無論任何謾罵您的人、給您造成逆境的違緣,都是要來成就您的。要用感恩心來對待、用懺悔心來反思、用菩提心來協和、用大悲心來回向、用智慧心來安住自心,嚴格持戒、奉行六度、多行實做、自度度眾;要有覺醒自己的意願時時守護自己的菩提願心!安住自如心性是無上法藏自家珍寶。

佛性是在起心動念無染住的本性裡面自然妙用無窮,了佛真諦必須從起心動念細微處入手,念念覺照,去除妄心,念念無我,念念無法,無住無相,人法皆空,真空無二,一切執著,皆起化無,一切妄想困不住自己,讓真如自性自己作主,會融入自性實相,與一切諸佛正覺法身相應。自然證到自性的圓滿,彌陀淨土,諸佛佛土,了了而明,徹悟本來。如是行持,如實實修實行實證,定可成就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覺究竟解脫圓滿佛果。

xxffyy.jpg
爽清爽 發表於 2016-5-19 10:15 | 顯示全部樓層
              觀、練、熏、修四種禪定與觀音耳根圓通章對照學習心得

    觀、練、熏、修的四種禪定。 觀是觀照之義,即觀九想、八背舍、八勝處、十一切處,觀本能、欲望之迷,排除愛欲的妄想,安住於佛教的真理。練是鍛鍊之義,即從淺的法門至深的法門,次第熟練。熏是熏熟之義,指一再努力而養成習慣。修是修治之義,謂不受制於一法而達到自在的境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經文教我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練禪也叫九次第定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部分對照:九次第定是若入禪時,深心智慧深利。能從一禪入一禪。心心相續。無異念間。耳根圓通章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熏禪也稱師子奮迅三昧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對照:菩薩依九次第定入師子奮迅三昧。一則奮除障定細微無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無間。這個禪定很迅速地進入出,沒有住定。雖然有經過其他定,但感覺到這些定不存在一樣。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經文是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修禪也叫超越三昧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對照:依師子奮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過諸地。自在入出。菩薩的超越三昧可以從最底層、從散亂心直接一下子超到初禪,超到滅受想定,中間不經過其他定。到達滅受想定後再在四禪八定按順序由下往上兩邊移動滅受想二心所,最後並六識心所亦滅。完成後再轉到散心,再在兩邊移動。最後滅受想定退出。接著散心從上下順序兩邊移動,最後初禪起住散心中。這個過程如果是修耳根圓通的很清楚聽到海潮聲。耳根圓通章經文是 空所空滅,生滅既寂,寂滅現前。超越三昧從最後一關初禪起住散心中,再重頭自動進入九次第定或師子奮迅三昧。耳根圓通章經文是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超越三昧是出世間的最高禪,最後一關一過就是了生死。
       九次第定屬於練禪。【摩耶經》裡面所說的九次第定就是從初禪開始,就是從初禪開始,然後次第地進入二禪,然後再進入三禪、四禪,到達四空定,四空定結束到再進入滅受想定,這個是叫作九次第。
     獅子奮迅三味稱爲熏禪 ,這個禪就像獅子王在奔跑的時候能夠把塵土去掉,他可以很勇猛、很迅速地進入,也很勇猛、很迅速地出來,他這個禪定有入、有出,有順、有逆。順呢他同樣也跟九次地定一樣,入像九次地定一樣往前進,出像九次地定一樣可以退出來,有順超、逆超。
     修禪也叫超越三昧。超越三昧有超入與超出,也同樣有逆、有順,有順超、有逆超,有遠超、有近超,有超入也有超出。修習九禪定,不依次第,超入超出之法也。若具足超越,即是菩薩。以能自在超越故;不具足超,即是聲聞,以不能自在遠超故。眾行人入此三昧,具足修一切法門,是時觀定等法,轉深明利,更復出生百千三昧,功德深厚,神通猛利,故又名『修禪』。
  
   
      在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里觀世音菩薩說:『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亦稱『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也稱首楞嚴王三昧。
       摘自圓瑛大師著【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第十六卷】
       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爲第一。
佛前問我等,悟十八界,誰爲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我觀世音乃從妙耳門,依本根圓湛不生滅性,起智觀照,是謂圓照,即反聞照性,照到一心本源,即得三昧,是首楞嚴王三昧。 此耳根一門,即佛首告阿難,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之一門﹔亦即阿難請入華屋之門﹔亦即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故爲第一。     
聖嚴法師文摘:
     【楞嚴經】中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是透過耳根成佛的境界,也是耳根修持的至高法門。它包含了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觀無聲之聲。
禪定之中,有一種境界,名爲「光音無限」,出現於禪定初期,未入真正的禪定前,此時,會見到柔和清淨的光明,會聽見一種平穩悅耳的聲音,可以稱之爲「元光」或是「天籟」,它是由內視及內聽的功能與宇宙頻率的交感所得的反應。
通常,它發生於打坐漸深,漸入定中的狀態。初初聆聽水聲,水,水,水,水……逐漸水聲消逝,聽不見了,自己與宇宙合而爲一。
      第二個層次,即是「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那便是「反聞聞自性」。一般人用耳朵、耳根傾聽,因此,總是往外的,聽著外面的聲音。「反聞自性」,卻是完全放下耳根,向內聽聞「自性的聲音」。
       觀、練、熏、修的四種禪定。天台大師在<法華玄義>第四卷上(大正第三十三卷第七一九頁),就戒定慧三學中的定,說示世間禪、出世間禪、上上禪的三種禪。其出世間禪有觀、練、熏、修的四種禪定。定是靜慮之意,謂修行佛道者靜心令不散亂,見得法性、佛性,悟涅槃之道。依此禪定能生正確智能,斷除煩惱。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菩薩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師子奮迅三昧。云何名師子奮迅三昧?須菩提,菩薩離欲,離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乃至入滅受想定,從滅受想定起,還入非有想非無想處,非有想非無想處起,乃至還入初禪。
  是菩薩依師子奮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爲超越三昧?須菩提,菩薩離欲,離諸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
是菩薩摩訶薩住超越三昧,得諸法等相,是爲菩薩住般若波羅蜜取禪那波羅蜜。

     大般涅槃經:首楞嚴三昧者。有五種名。 一者首楞嚴三昧。二者般若波羅蜜。三者金剛三昧。四者師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