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42|回复: 0

[对联赏析] 楹联墨迹原件受重视 历史悠久后俗称对联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3-4-1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京华时报
“楹联”的原始时期指悬附于楹柱上的竖条形木质刻字装饰物。楹为堂屋前部的柱子,古建筑的厅堂,前后常有四根柱子,前两根独立支撑上枋及出檐部分的房顶,俗称“檐柱”或“明柱”,在建筑学上叫楹,因而悬附于其上的木联被称之为楹联。后来人们把楹联即挂着或贴在楹上边的对子,约定俗成为对联、楹联,历史极为悠久。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就有在两块桃木板上书写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悬挂在左右门上以驱鬼压邪的习俗。到了唐代,降鬼大神“神荼”“郁垒”转化成“尉迟恭”“秦叔宝”。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以后,逐步经过文人雅士的修饰提高,把汉语语言文学的所有修饰手法几乎都运用到楹联中来,衍化成写在纸、布、木等材料上的对偶语句。这种对偶句内容丰富,用语新颖,生动活泼,词藻典丽,哲理渊雅。要求又非常严格,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平仄要协调,对仗要工整,上下联内容要关联但又不得重复,成为我国精巧别致的文学体裁和全民族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
我国史料记载最早的楹联,《吴越春秋》描述,吴越时,龙华寺僧契盈,一日,侍忠懿王(吴越王钱B,在位于907-931年)游碧波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辏。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因题联句“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于碧波亭亭柱。三十年后,按《蜀机》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岁除日,蜀王孟昶(在位934年-964年)令学士幸寅逊撰词题桃符版于寝门,后蜀主孟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上联意“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意“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以上两副对联,被人们公认为是我国文献记载的最早楹联。
早期的楹联墨迹原件,由于任其历史岁月的零落湮沉,没能保存下来,只能在古籍中寻找记载的联语。到了明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重视它的书法艺术和收藏价值,楹联墨迹原件受到社会珍藏。
这副吴昌硕“石鼓文七言联”中“以朴为秀古原树,其真自写斜阳花”。吴昌硕为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一生以诗、书、画、印\"四绝\"名震海内外。此联在用笔上,行笔、转折果断遒劲,线条粗厚,节奏变化丰富,为吴昌硕石鼓文的精品。联语内容上看,吴昌硕的审美取向主张自然美,以朴为秀,联语引自南宋刘辰翁词《六州歌头》“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就更显贴切。
赵榆(拍卖史专家,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