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考古網
一、玉器研究現況
中國古代玉器的研究始於宋代。從清末吳大澄【古玉圖考】開始,玉器被視為歷史時期特別是三代以後社會禮制與工藝研究的主要對象。迄今【古玉圖考】出版已一百多年。中國古玉研究所累積的資料如汗牛充棟。昔日吳大澄曾慨嘆:『好古之士,往往詳於金石而略於玉,為其無文字可考耶。"[1]現今玉器仍遠不如青銅研究之發達。此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考古學的方法在玉器研究上的應用,還是末受到應有的重視。
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長江流域的考古發掘顯示,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擁有玉器。八十年代初,內蒙古興隆窪遺址發現我國迄今最早的玉器,年代可以上溯到距今八千多年前。近年國內發表一些〖漢代的玉器──漢代玉器中傳統的延續和變化〗[2]、【中國玉器全集】[3]、【古玉史話】[4]、【良渚文化玉器】[5]、【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與玉器精粹】[6]、【牛河梁遺址】[7]、【紅山玉器】[8]、【瑤山】[9]、【反山】[10]和【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1]等專着的面世,代表着從傳統古玉探索的傳統,轉變到現代考古玉器研究的新突破。
很明顯二十世紀我國古玉的研究,一般仍偏重於玉器的藝術造型、編年及分布等課題。玉器研究的科學方法及具體的實踐,尚有待更努力的推進。一方面,近半世紀以來中國新石器時代至先秦兩漢出土的古玉,主要是從墓葬中的發現。眾所公認,中國是東亞以至世界中玉器文化是最發達的國家[12]。現今中國大陸已報道玉器作坊相關的資料,如鳳毛麟角。這對於玉器科學研究的開展,是相當嚴峻的。然而,近年環珠江口港澳和珠深一帶沿海地區,發現新石器時代以至青銅器時代數十處環i飾物作坊,被認為是我國古代玉器在方法論上研究新突破。本文嘗試就玉器考古學研究方法和具體玉作遺址舉例說明,介紹了目前學術界對玉器的微痕分析、工藝實驗製作復原對比、礦物學測試鑑別,以至玉作坊發掘研究、個別玉器屬性觀察測量等角度,又以環珠江口環i生產作為示例分析,旨在拋磚引玉,乞大方之家指教為幸。
二、廣狹玉器的定義
討論玉器研究方法之先,有必要就玉器的定義略作說明。夏鼐先生認為:『玉字在今日中國有廣、狹二義:廣義的仍是泛指許多美石。狹義的或比較嚴格的用法,也是專指軟玉和硬玉。考古學中使用的名詞,應該要求科學性,所以我以為應採用礦物學的定名"[13]。目前礦物學界認定的玉器,只有閃石玉(軟玉)和輝石玉(硬玉)兩種。
閃石玉是一種具鏈狀結構的含水鈣鎂硅酸鹽。它是造岩礦物角閃石族中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蘸有其它微量礦物成分的顯微纖維狀或緻密塊狀礦物集合體。化學成分為Ca2(Mg,Fe2+)5 (Si4O11)2(OH)2。屬單斜晶系。分子式為:CaMg5(OH)2(Si4O11)2。晶體呈纖維狀或針柱狀。折光率1.606-1.632,雙折射率0.021-0.023。無熒光或磷光。硬度6-6.5,密度2.9-3.1g/cm3。斷口參差狀。韌性極強,質地細膩,堅韌,拋光後表面十分明亮。
輝石玉是一種鈉和鋁的硅酸鹽,分子式為NaAl(SiO3)2。純淨者無色或白色。其塊體的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占58.28%,氧化鈉占13.94%,氧化鈣占1.62%,氧化鎂占0.91%,三氧化二鐵占0.64%,此外還含有微量的鉻、鎳等。其中,鉻是使輝石玉具有翠綠色的主要因素。通常輝石玉含氧化鉻0.2-0.5%,個別達2-3.75%以上。輝石玉硬度為6.5-7,比重3.33。礦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全文閱讀
(原文載於【玉器考古學研究方法和舉例】,【名家論玉(一)】(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