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68|回复: 1

[国学管理学] 浅谈国学热与中国式企业管理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1-6-9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张任国(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30 年改革发展过程中,企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奇迹。管理是企业必修课,用什么思想指导管理,实现企业更好发展,是每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收智慧,用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重点论述了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改革开放 国学 企业管理

中国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这其中,企业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重要主体。为寻求发展,中国企业经历了解放思想、走出国门,革除弊制、科学管理等进化过程。时而重视西式管理,唯MBA 理论是从,时而将孔孟之道、孙子之法、名著之典置于至尊,涌复古之势。中国企业要实现长足发展,到底是依倚西方的管理理论,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智慧?

近几年,“国学热”持续升温,以易中天、王立群和于丹为代表的国学热,成为2006 年以来中国文化界的特大现象,《于丹《论语》心得》和《易中天品三国》的狂销和追捧,大学兴办国学院、社会上各类公益讲座也以国学为主旋律。与此同时,以曾仕强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近年渐成热点,曾氏旋风气势压前几年的“杰克.韦尔奇热”。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都被中国的企业家当管理书籍来读了,“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一个好员工”、“王熙凤是一个好领导”等等,构筑“中国式管理”之山,欲与西式管理平分天下。

而清华等大学开设的“国学总裁班”将中国式管理推向了崇拜高潮,应用高潮。对国学热和中国式管理的评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多的是盲从和幼稚,我们必须对此进行辩证地对待。

首先,时下的国学热我认为属于经济社会发展后必然出现的精神寻根和心灵回归。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经济高于一切的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演变在实际的过程中,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唯经济”社会,物质利益的力量彰显为社会生活中最大的力量和标准。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则是因为这是对文革期间政治社会的纠正,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理应为社会重要主体得到实现。不幸,是对人性和社会的片面纠正,唯利论、唯金钱论、黄赌毒贪等现象泛滥成灾,人们精神在物质丰富下表现出空前空虚、无聊,如芙蓉姐姐现象,道德的约束力无限削弱,如地震怪星“范跑跑”。“八荣八耻”所要求的内容其实是很基本道德要求,但需要一个在国的国家主席来谆谆教诲,可见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总之,是物质丰富了,精神匮乏了。

物质缺少时追求物质,物质丰富时追求精神,辩证法为目前的国学热给了很好的注脚。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时所面临的课题。它既说明在社会这个大写的人的精神缺失和小写的人的精神空虚情况下,背后存在的精神寻根。

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事实上的精神缺失、信仰危机、精神焦虑和心理失衡,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潜在的最大危险。为什么要追求物质和财富,除了满足人们生活的享受外,物质和财富对于我们究竟还有什么意义?物质和财富的追求到底有没有边界?这些问题的困惑,使得人们对物质以外要素的思考成为必然,而这一切只有在物质追求得到基本满足后才能提出,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否则空谈精神是没有意义的。

文革带来的中国文化断根,使得我们许多人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一个没有民族文化修养的中国人,很难算是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全球化时代不仅需要的是世界文化和融合,更需要民族文化的张扬和发挥。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可以没有文化,也很难想象一个企业可以没有文化。当中国企业融入到世界竞争环境中时,竞争因素中恰恰缺少这种精神气质。

当源自于西方社会的市场主义在中国潇洒走一回时,当西方的管理技巧被人们在商场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时候,人们终于发现,一切弊端除体制原因,更在于自身缺“德”,许多人不仅忽视了自己做人的价值,也没有看到旁人的价值,结果引起社会不和谐。

国学是中国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不能鄙视,我们必须发挥其崇高的价值。

国学该怎样热?现实中,对国学的态度有三种是不适宜的。一是忘却历史不负责任地一讲国学就什么都是好的,甚至有国学复古的状态。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系统,“国学”早已被历史的决定了“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命运;但从人文价值系统的重构来看,“国学”又不无“花落春犹在”的~4縚/?_~4意味。二是神秘化的倾向。如对《易经》和道家学说进行神秘化,看风水的流行、年轻人对算命的热衷等现象,就是国学神秘化的体现。三是注重皮毛重于内容,形似神不似。许多书籍和专家抓住一句话大做文章,断章取义,夸大其词,严重误导了受众。

中国商人“言必称德鲁克”到“言必称国学”的转化之快有时也让人瞠目结舌。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实践在前理论在后,然而企业的发展光是摸着石子过河总是危险的。

因此,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对管理理论的渴望和追求,由于中国企业缺少经验,因开放而引进的MBA 热成为一个奇特的中国现象。

MBA 热确实让中国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学到了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但是也存在非理性和浮噪的普遍现象。开始以为西方的管理是灵丹妙药,结果给自身带来沉重的打击。有企业家认为:“MBA、企业管理等东西我都学过,但是我觉得这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我系统学习过中西方哲学,这些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给了我很大启发。为什么我们在生意上会遇到很多问题,我觉得还是对对方不了解,归根结底是对中国文化背景不了解。学国学确实能从思想上解决企业的问题。”痛定思痛,中国古典智慧却给了管理界一个全新的视野空间:易经、孔孟思想、老子思想、孙子兵法.....“. 中国式管理”应运而生。

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国学在管理中的运用。曾仕强认为,“中国式管理很简单,就是你先把人做好,然后才能谈管理。”他认为,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这三者的关键都是人,它们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合理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凡事“依法办理”。美国式管理强调“我要- 我成”,订立目标,拿出成果,十足的实证主义;日本式管理则重视“同生- 共荣”,合力追求团体的荣誉,不计较个人的荣辱;而中国式管理却是“修己- 安人”,以“怎么样都好”的心情,以自然的方式自得其乐地顺势行事。

弹性管理是中国式管理的第二个特征。与西方相比,中国人“很实际地寓人治于法治”,人治的色彩更浓,而人治往往会带来弹性管理。曾仕强认为中国式管理的弹性是由于不确定性和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而产生的。

中国式管理第三个重特征是认为“中庸”合理。将中庸之道奉为“合理主义”,这样它的真正用意才更清晰。

那么西方管理与中国管理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中国企业该如何驾驭?

首先,管理是科学,科学不分国界,从科学角度看确实不存在中国式管理与西方式管理的区别。所谓管理是科学,指的是管理本身的内在规律性,尤其是体现在生产、财务、质量、成本等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上,则是绝对是科学的,这样的科学不会因为国界的不同而不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与西方企业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必须补课。因此,当谈论中国式管理时,企业绝对不能拿“做人、中庸和弹性”

取代管理的科学性,否则风险巨大。

其次,管理从来都是讲求“硬管理”与“软管理”的结合。“硬管理”

包括制度、流程、标准、量、时间等;" 软管理" 是指文化、思想、价值、理念等。光有硬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为西方的企业发展阶段所证明了的;而空谈软管理,没有制度、流程、标准等的保障,更是缺乏支撑的。

金非纪 发表于 2011-8-1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在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刚开始,但是在古代,国学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关系的管理理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