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 節日別名:下元、下元誕、下元水官節等
節日時間:農曆十月十五日 第一部分:下元節的文化內涵
下元節不是傳統節日復興的重點,只是為吸取其有益的文化內涵,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多一種節日文化選擇,故此處只做簡略的介紹。
農曆的每年十月十五為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下元節。又叫下元誕、下元水官節等。這一節日嚴格來說是一個道教節日,來源於道教所謂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說法。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三官大帝又被分別對應於堯、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聞名的大禹王。
上元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民間所謂的『鬼節』,而下元節被人們遺忘的比較久了,相關的民間風俗基本已經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中所說的『官』,其含義並非『官員』的『官』,而有『宇宙構成元素』這樣的意思。道教認為:三元之氣生成人倫,並滋養萬物。有分析認為,中國道教主要產生在中國農業文明發達地區,所以,中國道教一向認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萬物,水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這就是說,由於中國農業文明注重地水兩元素對人類萬物的重要作用,故而在中國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蘊涵着以地為中心去觀察世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按照道教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將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稱之為『上元節』;下半年的地官節段的七月十五,則叫做『中元節』;由於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則是『下元節』。這上、中、下三元,則組構出了道教對世界的三元一體系統認識。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說,雖不信仰卻對其文化內涵有一定程度認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與人生的安詳。下元節與上元節和中元節一起,構成了先民對人生感受、祈福、贖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體驗,節日的範式不過是這種生命哲學的文化表達而已。
第二部分:下元節復興的構想
1 為什麼要復興下元節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說復興,並不是說一定要全民大張旗鼓都來過下元節。其實,讓下元節的合理文化內容能夠在時代中得以延續,有關的節日民俗能夠有選擇地繼承下來,讓有心過這個節的國民同胞有一種選擇的餘地,應該說就已經很好了。
下元節有一個很寶貴的東西,基於這樣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對生命歷程中持久的困境與苦厄的消除、化解。這種生命的體驗,並不能只用『愚昧無知』『宗教盲從』來概括甚至打壓。我們考慮,下元節在當今時代,若能被塑造為中國人的『解厄日』、『祈福日』,那麼它就有望得到復興。
2 傳統下元節主要民俗活動簡介
①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民間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彩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後焚化。除此以外,還有其它常見的祭拜祖先活動。
②道教專門場所的有關活動: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為民眾解厄除困,民眾前往道觀觀祭,並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③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誕辰日,各地禹廟等大禹紀念場所常有祭祀活動。
④做糍粑等食俗:這一天,人們在家中做糍粑並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
⑤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節來臨,水官下降凡間巡查人間善惡,為人們解除災難。家家戶戶張燈三夜,在正廳上掛著一對提燈,並在燈下供奉魚肉水果等。
⑥『水色』等戶外活動:水,和『水官』有關,色,色彩豐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遊。水色由此得名。
3 復興下元節的基本思路
那些焚燒『金銀包』等祭拜祖先的活動,理當棄之不用。而採用其它更為妥當的對祖先的紀念方式。
下元節來自道教,其實對當今的國人來說,這一天倒是近距離感受道教文化的契機。故此,下元節也可以成為一個道教文化的感受日。另外,由於水官即大禹,這種對大禹的紀念活動顯然具有比較積極的意義,可以延續下來成為人們感受傳統文化的一種有益活動。
出於方便和現實的考慮,不妨把對祖先的紀念和對下元水官的拜祭合二為一,在其中加入紀念先人、解厄祈福兩種人文意識。並通過節儉、方便的習俗,達到這一目標。這裡需要澄清一個問題,對下元水官的拜祭,並不意味着一定要信仰道教的什麼偶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下元水官當做一個文化符號意義上的宗教神,藉以表達人們除困解厄的美好願望即可。就象人們現在放鞭炮並不是為了驅趕『年』這一怪獸一樣的道理。
下元節除困解厄的主題,特別適合開展探問病人、慰問困厄者等充滿人性關懷的活動。
下元節的食俗,可以比較忠實的繼承,並在其中融入人們相互祝福的美好心願。
4 關於下元節所穿的民族服飾
下元節是一個嚴肅莊重的民族節日,莊重和內斂是節日的基調。此時所穿的節日漢服,應該適應這種節日氛圍。大紅大綠、過於喜慶、過於活潑的漢服都是不合適的。
綜合考慮,我們建議,下元節,男子可以穿色調莊重、低沉的深衣常服,在拜祭時可以着玄端等更莊重嚴肅的衣服。女子可以穿色調較深的深衣、襦裙等。
第三部分:下元節過節實踐方案
我們整理和設計了以下節日活動供國民同胞選擇:
1 家中紀念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沐浴後,着合適的服飾,在灑掃乾淨的家中擺好几案,上面放上魚肉、水果為祭品,略備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紀念祖先和逝去的親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後於院中進行更好。祭拜時,可根據被紀念者的身份採用適當的禮節。
2 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禱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順意。
在同一副几案上進行就可以了。紀念完祖先之後,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訴說生活的苦厄與煩惱,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詳順意。這個過程中,在墊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禮等禮節。
為了營造節日氛圍,可以在正廳下、几案旁等處懸掛提燈(一般的燈籠即可,燈籠色調應莊重平和)。
3 參觀道教文化場所,參與有關的節日活動。
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如果本地有道觀等道教文化場所,可着前述服飾前往。在道觀中觀看和參與有關的節日文化活動,了解道教文化知識。可舉家前往。
4 參加各地大禹紀念場所的祭祀活動。
禹的紀念場所在全國各地分布廣泛,陵、廟、碑等很多,可根據各地實際,參加這些場所舉行的祭祀禹的各種文化活動。
5 家中做下元節的節日食品食用或贈送親友。
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漢服贈送親友,說些舒緩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話語。
6 探望病人等困厄中的人,為其祝福。
可以同時攜帶下元節日食品。
7 進行『水色』等戶外活動。
可以多人參與。皆穿漢服,於月出時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遊。並可以在船上擺放祭品,置備樂器,懸掛燈籠,進行前述的紀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禱祝福等活動,並可以分食下元節日食品。特別適合邀請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變故的困厄者等親友,集體為其祈禱、解厄,舒緩病痛、放鬆身心,祈禱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