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盛日華彩——除夕元日,辭舊迎新的盛大喜慶 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 哦,這不是膾炙人口的【元日】嗎,有什麼希奇。新年的時候,滿大街的對聯上都是。是的,這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一首宋詩了。可是,有多少人注意過詩中的幾個詞語,『屠蘇』是什麼?『桃符』是何物?
再來看一組詩文: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詩經·小雅】)
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荊楚歲時記】)
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荊楚歲時記】)
椒盤薦壽休辭,坐聽爆竹渾無寐。明朝末後飲屠蘇,白髮從渠相點綴。(李處全【玉樓春·守歲】)
至除日,禁中呈大儺儀,並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畫,繡畫色衣,執金槍龍旗。(【東京夢華錄】)
庭燎、山臊、椒柏酒、桃湯、屠蘇酒、膠牙餳,五辛盤、敷於散、卻鬼丸、儺儀……爲什麼和CCTV說的『春聯、餃子、紅燈籠』這樣的『中國春節』幾乎截然不同?
這正是我們要追尋的,漢民族流失的新年的節物與風俗。
那是一片我們並不熟悉但清新華美的神奇的新年景象,上古的鸞聲將將輝映著點點的庭燎之光,爆竹照亮了神荼鬱壘的身影,桃木芬芳,椒柏酒暖,斗柄東回,休氣氛氳,那是漢民族真正的盛日華彩。
(一) 爆竹驅山鬼,桃符除凶魅——除夕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消出鏡水,梅散入風香。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李世民 【除夜】 夏曆臘月最後一日謂之除夕,又叫除夜,謂舊歲至此而除夕,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布新之意。【夢梁錄】:『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除夕是華夏新年中元旦之外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是除夕核心的主題。
除夕節物風俗
* 庭燎
除夕夜,在院子裡點燃火把、火堆、炭火盆,古稱『庭燎』、『籸盆』,現在稱『生旺火』, 【儀禮·士喪禮】注,『火在地曰燎,執之曰燭。』【詩·小雅·庭燎】疏:『庭燎者,樹之於庭,燎之爲明,是燭之大者。』 庭燎的目的是驅邪、祭神祭祖,生旺火則象徵著興旺發達。
庭燎很早就成爲除夕的國家禮儀,【漢儀】:『正月旦,天子幸德陽殿,臨軒,公卿大夫百官各陪朝賀。蠻、貊、胡、羌朝貢畢,皆陛覲,庭燎。』 【隋書·禮儀志】云:『梁元會之禮,未明,庭燎設,文物充庭。』
民間的庭燎也很流行,【歲華紀麗】:『除夜燒骨骨出,爲熙庭助陽氣。』 【四時纂要】:『除夜積柴於庭,燎火避災。』明代【熙朝樂事】載:『除夕人家祀先及百神,架松柴齊屋,舉火焚之,謂之籸盆。煙焰燭天,爛若霞布。』
* 爆竹
【荊楚歲時記】:『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 按:【神異經】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以竹著火中,〔火朴〕〔火畢〕有聲,而山臊驚憚。【元黃經】所謂山〔猶巢〕鬼也。』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燃燒竹子發出聲響,以驅除山臊惡鬼。爆竹起源於古代庭燎風俗,宋代【瓮牖閒評】云:『歲旦燎竹於庭。所謂燎竹者,爆竹也』。庭燎的旺火加上竹子的聲響比單純的庭燎效果要好,於是流行開來。直到唐代,爆竹仍然是燒竹子,劉禹錫【畲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 元稹【景申秋八首】:『亂騎殘爆竹,爭唾小旋風。』
爆竹是怎麼演變成今日樣子的呢?【通俗編排優】記載:『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爲之。稱曰「爆竹」』。 傳說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在竹筒里裝入硝石,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火藥出現後,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
在傳說中,爆竹用來驅趕山中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因此除夕元旦也叫做過年。
* 桃符——春聯
圖:漢畫『朱雀、鬱壘、鋪首銜環』
【山海經】說:大海中的度朔山上有棵巨型桃樹,樹上有神荼、鬱壘二神掌管所有的鬼。對於惡鬼,他們用蘆葦繩捆住餵老虎。但是神荼和鬱壘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盡除天下惡鬼,也不能保證每家每戶的平安。於是黃帝向全國宣布了一道命令,新年到來前,家家戶戶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鬱壘像,除夕那天懸掛門前。同時,在大門上端懸掛葦索,二門上要畫一隻虎,用來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擾。『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魅。』漢魏六朝沿襲了這一風俗,每到新年,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立桃人(民間認爲桃木是驅邪之木),懸葦索,畫神荼、鬱壘。葦索即蘆葦葉,綁鬼之物,民間認爲蘆葦葉邊有小鋸齒,傷手出血,似菖蒲那樣像寶劍,所以能『御鬼』。
由於桃人製作複雜,三國時開始用畫了神像的桃板代替桃人,甚至不再畫像。六朝時發展爲兩塊桃板掛在門上。【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桃符與桃板略有不同,它是寫有祈福禳災文字的桃木板,原來是插在門前地下的。後來,桃符、桃板合二爲一,仍然稱爲桃符,但是寫了字,掛在門上。五代開始在桃符上題寫對聯。據【宋史蜀世家】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爲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逐漸變成在紙上寫春聯。畫神像的風俗也變成了在紙上畫門神,成了後來的門神畫,年畫。
圖:神荼、鬱壘
由於人們常用變幻莫測的草書書寫桃符上的文字,所以被叫做『姽嫿桃符』,姽有美好、變幻的意思,這個詞後來被訛傳成了『鬼畫桃符』『鬼畫符』,成了形容字跡潦草的貶義詞。暈。
明代以後還有一種『將軍炭』。 用紅籮炭末塑製成將軍形,歲暮植於門之兩旁,明劉若愚【酌中志】:『三十日歲暮……門旁植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 【帝京歲時紀勝】:『除夕爲尊親師長辭歲而盥沐,祀祖,祀神,接灶,早貼春聯掛錢,懸門神對,插脂麻秕,立將軍炭,各家團拜。』 【金鰲退食筆記】說:『凡宮中所用紅籮炭,皆易州山中硬木燒成。運至紅羅炭,每根長尺許,圓徑二三寸不一。又用炭末塑造將軍或仙童、鍾馗,各成對,高三尺,金裝彩畫如門神,黑面黑手,以存炭制,名曰「彩妝」。』
* 守歲
除夕守歲風俗起源很早,南北朝時就已流行。【荊楚歲時記】:『守歲酣飲 送舊迎新』。
章云:『歲暮,家家具肴蔌詣宿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飲。』 意即,除夕之夜,家家戶戶備辦美味佳餚,到守歲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來,一家人在一起開懷暢飲。皇家在除夕也守歲,唐太宗李世民賜宴侍臣一起守歲,留下了四首守歲詩。【東京夢華錄】也有守歲的記載,『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土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守歲的食品,有各種美味佳餚,還有餃子、年糕、湯圓等。餃子,宋代以前稱做『角子』, 或『水角兒』,元代稱『扁食』,明代以後普遍稱餃子。餃子寓意新年『交於子時』,是新年第一頓飯。守歲時,人們還飲花椒酒、屠蘇酒、吃五辛盤,以驅邪、除病。
現在人們談到守歲風俗的時候,往往只強調合家團圓的意義,實際上守歲風俗很大程度上是爲了驅疫避邪。驅邪是華夏傳統節日最主要的意義之一,上巳祓禊、端午禳毒、重陽飲菊酒都是如此。先是傳說除夕有山臊惡鬼,後來還有傳說中的『年』獸,都是在除夕之夜出沒,人們對歲末的這個時刻感到恐懼,於是燃爆竹驅鬼,制桃人桃符驅鬼,守歲時徹夜不眠,也是爲了惡鬼凶魅保持警惕。
所以,除夕風俗的主題,其實包含了驅鬼除疫,消災祈福、除舊布新等內容。其核心在於一個『除』字,除夕,是華夏歲時節日中一個神奇瑰麗富有神秘氣息的節日。
* 儺儀
於是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在除夕之夜,儺儀會幾千年風行。【禮記】云:『儺人所以逐厲鬼也。』 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至除日,禁中呈大儺儀,並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畫,繡畫色衣,執金槍龍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偉,貫全副金鍍銅甲裝將軍。用鎮殿將軍二人,亦介冑,裝門神。教坊南河炭醜惡魁肥,裝判官。又裝鍾馗、小妹、土地、灶神之類,共千餘人,自禁中驅崇出南薰門外轉龍彎,謂之「埋崇」而罷。』
圖:南宋 【大儺圖】
圖:大儺舞
* 藏鉤、射覆
藏鉤是守歲時流行的一種娛樂活動,【荊楚歲時記】『老叟婦嫗 遊戲藏鉤』雲,『歲前,又爲藏彄之戲。』 這個遊戲據說是在漢武帝時創製的。漢武帝鉤弋夫人,容貌秀美,本姓趙,河間人,據說她從生下來就兩手攥拳,從不伸開。漢武帝路過河間時,發現了她,爲她扒開雙手,她的手從此能伸展自如了。武帝娶她回宮,號爲『拳夫人』, 又稱『鉤弋夫人』。 【三秦記】載,當時的女人紛紛仿效鉤弋夫人,攥緊雙拳,人們稱這種姿態爲『藏鉤』。
這種『藏鉤』姿態後來成爲一種宴飲中的娛樂助興節目。【風土記】記載了其玩法:『藏鉤之戲,分爲二曹,以較勝負。若人偶則敵對,人奇則奇人爲游附,或屬上曹,或屬下曹,名爲'飛鳥',以齊二曹人數。一鉤藏在數手中,曹人當射知所在,一藏爲一籌,三藏爲一都……藏在上曹即下曹射之,在下曹即上曹射之。』參加的人分爲兩曹,即兩組,如果人數爲偶數,所分的兩組人數相等,互相對峙,如果是奇數,就讓一人作爲遊戲依附者,她可以隨意依附這組或那組,稱爲『飛鳥』。遊戲時,一組人暗暗將一小鉤(如玉鉤、銀鉤)或其他小物件攥在其中一人的一隻手中,由對方猜在哪人的哪只手裡,猜中者爲勝。
另有射覆遊戲,就是在甌、盂等器具下覆蓋某一物件,讓人猜測裡面是什麼東西。射者,猜度也。覆者,遮蓋隱藏也。【漢書】顏註:『於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漢代時已經流行射覆遊戲。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筆墨等。射覆後來發展成一種酒令,用相連的字句隱寓事物,使人猜度。
【除夕過節方案】
除夕的主題是『除』,即驅鬼除疫,消災祈福、除舊布新。過華夏傳統除夕,宜著漢服禮服,行漢禮,推薦男子穿華美的深衣,女子穿深衣,褙子。冬日,加溫暖的氅。
① 立桃人,懸葦索、掛桃符
做桃人的工藝在我國還有些殘餘,建議業者開發更多驅邪的桃人工藝品,比如各種大小的桃人(神荼鬱壘)。期待將來,人們購買或者刻制大型、小型的桃人,除夕時立於、懸掛於門旁,能成爲一種『新』的民俗。
用葦索即蘆葦葉懸掛門外,桃符以桃木板制,其尺寸,按照【後漢書·禮儀志】說,長六寸,寬三寸。上面畫上神荼、鬱壘和老虎,或者寫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或其它消災祈福的話。
當然,寫春聯(自己磨墨書寫),貼門神畫年畫,也可以。
② 庭燎,爆竹
除夕夜,在庭院、曠野、廣場上用柴或松柏枝、桃木枝等燃起庭燎之火,點燃竹節做爆竹。期待在將來,『燎柴』和『爆竹』出現在新年市場。
當然了,也可以燃放『煙花爆竹』。
③儺儀儺舞
儺儀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地方組建了儺儀演出團隊。除夕夜,政府或民間團體組織儺儀藝人爲民眾表演儺舞,爲民眾驅災祈福,希望將來,除夕入夜走出家門觀賞和參與(扮演各種驅鬼神仙)盛大的儺舞,也能成爲『新』民俗。
④守歲、團圓飯
除夕白天,一家人親手製作餃子、年糕、湯圓、屠蘇酒、椒柏酒(詳見後面介紹)、各色菜餚等各種守歲佳餚,入夜,燃庭燎放爆竹、觀賞了儺舞之後合家團圓,守歲避邪(警惕山臊惡鬼和年獸),吃團圓飯。席間飲屠蘇酒、椒柏酒。長幼依次賀拜。玩藏鉤、射覆遊戲。子時過後,吃新年第一頓飯餃子,放爆竹,稍事休息,準備元日祭祖與賀拜。
(二)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璫——元日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璫。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李世民【元日】 寅月子時:新年開始的時刻
夏、商、周三代,對新年開始的時間設置有所差異,三代的正月不同。夏代建寅,以寅月爲起始,寅月相當於農曆的正月。商代建丑,周代建子,子月相當於農曆的十一月。秦代則建亥,亥月相當於農曆的十月。漢初沿襲秦制,直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實行太初曆,才恢復夏曆建寅,以夏曆的正月爲一年的歲首,這一規定一直延續至今。
三代新年到來的具體時刻也有不同。夏代爲平旦(黎明的寅時,3點至5點),商代以雞鳴(丑時,1點至3點),周代以夜半(子時,23點至1點)。後世主要沿用周人的日始概念,以子時爲准。新年來臨被稱爲『交子時』,所以,古人是把除夕夜的子時剛剛到來的子初(23點)作爲新年的開始時刻,也有人把子正(0點)時刻當作新年開始時刻。近代實行西曆以後,以0點爲一天的開始,套用在『春節』上,人們就在0點慶祝『農曆新年』。
夏曆寅月初一日的子初時刻,就是華夏民族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刻。
元日之節物風俗
* 祭祖
子時一過,祭祖就開始了,沒有守歲的人家,往往是在五更天開始祭祖。宋【朱子家禮】載有專門的時祭儀程。【四民月令】則說,正式祀祖前三天,家長及執事都要屏絕旁念,一心一意用禮制約束。正日進酒降神,然後家室尊卑,無論大小,以次列坐先祖之前,子、孫、曾孫各上椒酒於其家長,舉觴稱壽。
* 椒柏酒、桃湯、屠蘇酒——元日食飲
【荊楚歲時記】載,『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進一雞子。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必飲酒次第,從小起』。
椒柏酒:以花椒、柏樹葉浸成的酒,先民認爲,椒是玉衡星的精靈,吃了能使人年輕耐老。柏是一種仙藥。魏人成公綏【椒花銘】云,『肇惟歲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意思是,一年開始的日子,是正月初一。椒味精美,吃了它能免除百病。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桃湯:用桃實、莖、葉煮成的湯,古人認爲,桃是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桃湯驅邪。
屠蘇酒:唐人韓鄂【歲華紀麗·進屠蘇】記載了屠蘇酒的來歷:『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蘇而已。』其【四時纂要】載屠蘇酒方爲: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朮、虎杖各一兩,烏頭半分。將以上八味切細,裝入深紅色的口袋裡,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初一早上,拿出來連口袋浸在酒里。全家從小到大,依次各喝一些,可保健康。據分析,這些中藥有清熱、除濕、散風、定神等功效,有防疫驅病的作用。
椒柏酒和屠蘇酒有特別的飲法,講究『東向』,而且都是先幼後長依次而飲,魏董勛【答問禮俗說】解釋,『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 不只是這兩種酒,正月飲其它的酒也是如此。老者後飲,所以飲屠蘇就成了健康長壽的象徵。蘇轍【除日】詩云:『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蘇東坡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中寫道:『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膠牙餳:杜公瞻雲,『膠牙者,取其堅固如膠也』,寓意祝福老者長壽。白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曰:『歲盞後推藍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這一食品後來成爲祭灶供物。
五辛盤:周處【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即大蒜、小蒜、韭菜、雲台、胡荽。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莊子】:『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 孫思邈【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辟厲氣。』【本草綱目】:『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
敷於散:一種中藥,見於葛洪【煉化篇】,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粉碎成末,用乾淨井水飲服。
卻鬼丸:【荊楚歲時記】隋註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江夏劉次卿在正月初一清晨到集市上去,看見一個書生到了集市,很眾鬼都躲避起來了。劉次卿問書生說:『你有什麼方術能做到這樣呢?』書生回答說:『我本來沒有什麼法術,只是出來的那天,我的師傅給了我一顆丸藥,用紅色的袋子包著,叫我把它系在臂膀上,預防邪惡之氣罷了。』於是劉次卿就向書生借了這種丸藥,到曾見到過鬼的地方去,果然,各種鬼都逃跑了,因此現在很時興這種丸藥。丸藥的處方是:用武都雄黃丹散二兩,用蠟調和,使它象彈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子佩帶在左臂上,女子佩帶在右臂上。
除夕和元旦的節日食品,還有人們熟悉的餃子,年糕等。
* 賀拜
【荊楚歲時記】:元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土大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梵天廬叢錄】:『男女依次拜長輩,主者牽幼出謁親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 ,【清波雜誌】載:『宋元佑年間,新年賀年,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 【嘉泰會稽志】記載:『元旦男女夙興,家主設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詣親屬賀,設酒食相款,日歲假,凡五日而畢。』 【帝京歲時紀勝】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楮帛畢,味爽闔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藥廟,謁影堂,具柬賀節。路遇親友,則降輿長揖,而祝之日新禧納福』。
新年時,朝廷中也舉行盛大的賀拜活動,稱爲『朝正』、團拜。周代,四方諸侯會聚一堂,向周天子朝賀新年。天子安排樂舞招待。諸侯們賦詩言志,頌揚天子,諸侯國內也舉行類似活動。【後漢書·禮儀志】:『每歲首正月,爲大朝,受賀。……百官受賜,宴饗,大作樂。』 大臣之間互相賀拜,稱『團拜』。 【朱子語類】:『團拜須打圈拜,若分行相對,則有拜不著處。』
* 廟會
廟會是由佛教、道教慶典與民間的酬神活動結合而來的節會活動,以明清及近代爲盛,早期廟會偏重於宗教祭祀,後來融合了節日交易和娛樂活動,成爲新年期間隆重的節會。
【元日過節方案】
元日的漢服著裝建議基本同除夕,但家祭時應穿祭服。
①家祭
元日家祭,包括祭祀祖先,祭祀離逝的親人等。在新年之際,以家祭緬懷親人,一家團聚。建議在除夕日就做好家祭的各種準備,元日清晨起床後即請出親人神位,開始家祭。家祭的祭服,推薦男子著深衣,女子著深衣或褙子。祭品除一般時祭用品外,還可以用餃子、年糕等。儀程請參考【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禮』操作方案】第九部分,家祭之禮操作方案。
②賀拜
家祭分胙之後,全家相互賀拜。在家中設席,相互行正式拜禮,受禮者答拜,以祝賀新年。大人向小孩贈送不昂貴但有意義的小禮物做壓歲禮(取代壓歲錢)。
除夕時,全家一起動手製作椒柏酒、桃湯、屠蘇酒、五辛盤、餃子、年糕等元日食品,元日家祭後飲酒聚餐。椒柏酒屠蘇酒等製法僅供參考,請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按照先幼後長的順序飲酒。
全家著漢服禮服,佩帶避邪的卻鬼丸出門至親友家拜年。路上如遇親朋好友,相互行正式揖禮,互致新年問候。親友在大門外迎接,賓主相揖而入,家中設席,客人行拜禮,互致新年祝福。建議賀拜時不帶禮品,如需時,建議攜帶自家製作的各種新年食飲、有意義且不昂貴的小禮品做禮物。而主人則以自家製作的節日飲食款待。
③廟會
政府爲民眾組織更多的新年廟會,人們可穿上華美的漢服禮服舉家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