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咳嗽(木火刑金證)
病案:黃某,女,75歲。咳嗽伴低熱一月。
2010年1月20日初診。患者一個月前感冒後出現咳嗽,低燒,咳咸痰、稠厚,感疲乏、煩躁;自服抗生素無效,咳嗽日重。舌質紅,染苔,脈數。
診斷:咳嗽。
證屬:木火刑金。
辨證:肝鬱化火,上犯於肺,肺失肅降,氣逆作咳。
處方:丹梔逍遙散化裁。
藥物組成:丹皮10克,梔子5克,柴胡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女貞子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王不留行10克,甘草5克。水煎分兩服,一日一劑。
2010年1月26日二診。咳嗽明顯減輕,晨起流清鼻涕,咸痰質稠,心煩減輕,仍疲乏,汗多;舌質紅,剝脫苔,脈數。去柴胡、加紫蘇子10克,仙鶴草30克。水煎分兩服,一日一劑。
按:血虛可以生熱,肝鬱亦能化火,丹梔逍遙散主治肝鬱血虛,化火生熱證。肝脈貫膈上肺,倘若肝經有火,循經犯肺,肺受火灼,清肅之令不行,氣機上逆,則為咳嗽。王自立以丹梔逍遙散化裁,養肝血,祛肝鬱,清肝熱,加山茱萸、女貞子亦為養肝陰,加杏仁、桔梗開肺氣,諸藥合用,使肝火去,咳嗽自止。
便秘(脾虛不運)
病案:李某,男,70歲。便秘1月。
1999年12月11日初診。患者1月前出現大便乾結,三四日一行,臨廁努掙乏力,掙則汗出氣短,便後疲乏;舌質淡嫩,苔薄,脈虛。
診斷:便秘。
證屬:脾虛不運
辨證:脾主運化,脾虛運化失常,糟粕內停,大便難行。
治則:補脾益氣,行氣通便。
處方:運脾湯化裁。
藥物組成:黨參30克,白朮30克,茯苓12克,佛手15克,麥芽15克,石菖蒲12克,枳殼15克,大黃(後下)2克,甘草6克,加黃芪15克,肉蓯蓉30克。水煎分兩服,一日一劑。
二診,拆服藥3劑後,大便通,一日一行。
按:此案為患者年老體虛,氣虛傳送無力。大腸職司傳送糟粕,以排出體外。大腸受脾統攝,脾胃虛弱,傳送無力而發病,故臨床上對便秘,不可一味攻下,而要審證求因,辨明虛實。王自立遵『脾以升為健,胃以降為和』之旨,提出『健脾先運脾,運脾必調氣』。所擬運脾湯選藥平和,方中以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君子湯補脾益氣;枳殼、佛手理氣調氣促進脾運;石菖蒲芳香醒脾化濁;麥芽健胃消食;巧用大黃以調和胃腸,和胃降逆而促脾運,肉蓯蓉潤腸通便,諸藥合用,寓理氣於補益之中,寓調氣於健胃之間,脾胃健運,大便自通。
面部潮紅(營衛不和)
病案:金某,女,68歲。陣發性面部潮紅1個月。
2010年4月13日初診:患者於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性面部潮紅,無汗出,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緩。
診斷:面部潮紅。
證屬:營衛不和。
辨證:患者營陰不足,陰不制陽,衛陽亢盛,發為此病。
處方:桂枝湯化裁。
藥物組成: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薑3片,甘草10克,大棗6枚,仙鶴草30克,水煎分兩服,一日一劑。
2010年4月20日二診:面部潮紅同前,無汗出。上方加紫蘇葉10克,調方如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薑3片,甘草10克,大棗6枚,仙鶴草30克,紫蘇葉10克。水煎分服,一日一劑。
2010年4月27日三診:服藥後汗出,面部潮紅出現次數,持續時間明顯減少,上方繼服。
一月後其女就診,訴其母病癒。
按:『太陽病,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患太陽病八九日之後,出現面部潮紅,身癢,為表邪不解,但病勢已緩,以桂枝麻黃各半湯小發其汗,汗出則潮紅、身癢必除。臨證時我們常會遇到陣發性面部潮紅的患者,不一定都是太陽病之後出現的,更年期婦女尤為多見。對於此類患者,醫者多以清內熱或退虛熱之法,但小發其汗亦為一種治法。此案中王自立雖小發其汗,但未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而以紫蘇葉辛開發汗。他說:『患者年老,恐麻、桂發汗太過,紫蘇發汗緩和,故用之。』可謂異曲同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