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楊亞民爲鄂爾多斯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從事臨床近40年。他學驗俱豐,善於辨病、辨證、辨體結合,靈活施治,使用經方治療頑症雜病。筆者有幸侍診左右,特整理驗案一則,供同道交流。
病例特點
柴某,女,38歲,體瘦,於2010年6月18日門診收住入院。
主訴:肉眼血尿,伴乏力1年余。
現病史:患者1年前因飲酒、勞累誘發出現腰酸痛,乏力,顏面輕度浮腫。遂赴某醫院腎內科,查尿常規示:BLD3+,PR2+,經中西藥對症治療一月,上述症狀無明顯好轉。後在北京某醫院住院診治,腎活檢報告診斷爲LgA腎病(Lee氏三級),曾用過金水寶、小薊飲子、化血丹、補中益氣湯、雷公藤多甙片治療3月,病情時好時壞。
患者曾生育兩胎,妊娠期間有過妊娠腹痛、妊娠喘咳、水腫病史。2周前,因勞累誘發血尿加重。故再次收住入院。
刻診:肉眼血尿,勞累即加重,腰痛,乏力,時氣短,面色晦暗,口乾舌噪,時有腹痛,舌有瘀點,脈沉細澀。查:尿常規:BLD3+,PR2+,24小時尿蛋白定量:1.28g/24h。
討論
楊亞民認爲患者體質偏瘦,曾有過妊娠腹痛、妊娠喘咳、水腫,說明素有肝脾失調。從年齡看,是本病高發年齡段,血尿時輕時重,平時少量鏡下血尿,稍有勞累,即見肉眼血尿、氣短、乏力,口舌乾燥,面色青紫晦暗,腰痛不適;舌質紫暗,脈沉細澀。中醫辨證爲腎氣陰虧虛,肝脾失調,瘀血阻滯腎絡;治以益氣養陰,化瘀止血,調和肝脾。方用大補元煎合當歸芍藥散。
組方:太子參15克,山藥30克,山茱萸30克,杜仲20克,熟地30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三七3克,桑螵蛸30克,煎服。上方略有增減,共服中藥90餘劑。
查尿常規:RBC(±),Pr(-),時至今日未見復發。
方中太子參、山藥、熟地、杜仲益氣健脾,滋陰補腎;當歸芍藥散,調達肝脾,並取『久漏宜通』之義。因爲瘀血阻滯脈絡以致血不循經而外溢,只有祛除瘀血,方能引血歸經。故治療lgA腎病,不能見血止血,而應活血祛瘀使血尿逐漸消失。即所謂『祛瘀生新,行氣絡通』,蓄血祛,瘀熱清,氣攝血,諸症自平。另外,桑螵蛸可斂陰固腎。
楊亞民依據我國著名腎病專家葉任高教授的理論,認爲臨床凡見以下指征者即可用化瘀藥:
一是長期鏡下血尿,使用常規治療效果欠佳。二是確有瘀血徵象者,如唇舌紫暗,舌有瘀點,肌膚甲錯。三是尿中有小粒血黏塊或尿FDP升高者。四是病史中有過量使用止血固澀之品而導致尿改變長期不愈者;若見有水腫,水濕內停,宜化瘀利水,可選用茯苓導水湯,使瘀去水消,瘀水自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