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戚某,女,32歲,初診:1986年4月18日。
病史與檢查:腹痛,嘔吐,瀉泄,惡寒發熱二日。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捧腹彎腰,自述從昨天開始惡寒發熱,腹痛劇烈,昨晚痛得一夜未眠,伴噁心嘔吐,腹瀉稀水十幾次,經注射及口服阿托品,顛茄片,地黴素等均無效。故來中醫求治。患者症狀同上,現體溫38.5℃,上腹部有壓痛灼熱,小腹脹滿,觸之較涼,苔白干,舌質紅,脈浮數。
病機與治則:風寒外束,濕熱下注;芳香解表,清熱利濕,行氣活血。
處方:黨參30克,藿香12克,山藥15克,石膏50克(另包先煎,取清汁代水),車前子20克,黃連10克,炒白芍15克,延胡索10克,莪朮15克,罌粟殼10克,木香3克。水煎服,2劑,4小時1次。
方解:本病為風寒外束,濕熱內蘊下注所致,故當以藿香芳香解表,宣散風寒,化濕止嘔;山藥、石膏、車前子、黃連、健脾清熱,分利水濕;炒白芍緩急止痛;延胡索、莪朮、木香活血行氣止痛;罌粟殼澀腸止瀉止痛;佐以黨參補氣,以增強抗病能力。上藥合奏表裏雙解,止痛止瀉之功。
4月19日複診:服藥後,當天腹痛、嘔吐、腹瀉、惡寒發熱悉止,昨晚睡眠很好,今來診時宛如常人,自感有輕微噁心,查上腹壓痛灼熱顯減,小腹仍涼,今未大便,苔沉薄黃,脈沉。治則:健脾清熱,補腎導滯。
處方:黨參30克,山藥15克,石膏30克,茯苓10克,川厚朴12克,萊菔子10克,肉桂10克,補骨脂15克,神曲15克,金銀花10克,葛根3克。水煎服,2劑,4小時1次。
4月20日三診:病已愈,仍以上方加減以鞏固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