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醫藥報 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季,老家的房前屋後、河灘邊都會長出成片的薄荷。既可以用來泡茶、做菜,還可以配酒、入藥。母親為了給我們解渴、消除煩躁,經常做清涼薄荷粥。
母親採回一些新鮮的薄荷葉,清洗乾淨後,放入注有清水的鍋中,用中火將其煮沸。隨後,撈去薄荷葉,讓水自然冷卻。接着,母親開始淘米並在灶台上煮粥。待鍋中的水沸騰、米徹底煮開後,加入冷卻的薄荷湯及少許冰糖,再煮上兩三分鐘。最後,母親將薄荷粥盛在一個大碗中,讓它自然冷卻。
薄荷粥清涼、爽口,口味獨特、芳香怡人,不但能疏風散熱,而且能增進食慾。夏日的早晨,雖然太陽不太火辣,但稍一活動,還是要出汗。此時,每喝一口薄荷粥,就覺得有一絲絲涼意,讓人心曠神怡。
薄荷不但可以食用,而且還可以入藥。薄荷味辛、性涼,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喉、健脾胃,助消化。除了可治療風熱感冒外,還有疏肝解郁的功效。與其他氣味芳香的花草一樣,薄荷能改善抑鬱、暴怒等不良情緒。但是,薄荷雖好,由於性涼,病後體虛、容易出汗者和孕婦不宜食用。(陳斐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