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醫藥報 乾隆皇帝愛吃玫瑰花餅,一方面與他飲食養生的健康理念分不開;另一方面,與玫瑰花餅『耗材珍貴、製作不易』也不無關係。要知道,玫瑰花的花期是有限的,而被乾隆特批爲『以後祭神點心用玫瑰花餅不必再奏請』的那種玫瑰花餅,其原材料只能使用新鮮的玫瑰花瓣,那時候既無『反季節蔬菜』培育功能,又無先進的保鮮技術,其不『物以稀爲貴』才怪呢!
與乾隆同樣嗜好食花的還有兩大『歷史名人』,一是毛澤東,另一個是慈禧。毛主席喜歡吃菊花。一次,他的保健醫生王鶴濱被叫至中南海,要他陪主席吃飯。王鶴濱走進餐廳一看,餐桌上僅放著一個火鍋,火鍋旁卻有一碟白菊花瓣。他正納悶之時,主席走了進來,說:『王醫生,吃吃看,我們不賞花了,來吃花吧!』王鶴濱不吃不知道,一吃還真感覺奇妙。菊花瓣在翻滾的火鍋湯里立馬軟了下來,只見湯滾花鮮,花香四溢。入口,初有一絲藥味,但心底卻有一縷清香、軟嫩的誘惑難捺,於是夾著菊花瓣的筷子頭,一次次向火鍋伸去……
有『老佛爺』之稱的慈禧太后,一生專橫,嗜花成癖。平日裡,她把玫瑰花、茉莉花、野冬花曬乾,混在茶葉內一起飲用;閒暇也常命御膳房採花入饌,製作一道道花卉美食。到了夏天,她又會叫御膳房采來新鮮荷花,剝下完整的瓣,浸入到用雞蛋調和的麵粉里,放進油鍋內去炸,從而做成一種或甜或咸、極爲可口的小食品。此外,在每年清明前後,宮裡高大的玉蘭樹盛開之際,那一片片肥碩的花瓣也會被採下來,送入御膳房加工成又香又甜的玉蘭片,隨時供慈禧享用。
然而在民間,像這種玫瑰花、荷花、菊花被食用的情況就多了。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吃的是蒸槐花。每年春天,母親從門前的槐樹上捋下一串串潔白槐花,去蒂、洗淨、瀝乾水分,待蒸鍋快開時用面把槐花拌均,上籠蒸20分鐘,而後取出、晾涼、打散,倒入盆中用佐料拌勻,即可『大快朵頤』。後來離家參加工作之後,我才對許多食用鮮花的營養、美容和醫療價值,有了更加清新的了解。
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鮮花菜餚就已在我國興起。屈原【離騷》裡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描述。唐、宋時期,食花之風更是盛行於皇室。花饌傳入民間,還是在宋代林洪花饌專著【山家清供】問世以後。至今,世人仍有『以花入菜,滿眼生花,賞心悅目,秀色可餐』的美譽。
春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可食用的花卉很多。但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燒』的夏天,能『走上』餐桌的花卉相對就少多了。儘管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塑料大棚技術早已讓人們的味覺擺脫了遺憾。可喜食鮮花的食客們,還是有意無意,會將投向『山映斜陽天接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的清涼之秋。(河南省濮陽市李志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