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晚報 據新華社報導,27日,台灣歷史博物館與長期專精甲骨文研究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簽約合作,『史語所』將對博物館所藏的4000餘片1949年遷至台灣的殷墟甲骨進行系統研究,相關成果將通過網絡傳達給公眾。
這批甲骨的『身世』頗爲特殊。1928年至1937年間,『史語所』在殷墟進行了15次科學發掘,共得甲骨約25000片。同時,當時的河南省政府自行派員於1929年、1930年進行了2次挖掘,共得甲骨3646片存於當時的河南博物館,後於1949年11月由重慶空運去台,1956年撥交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迄今。
2001年,這批甲骨資料曾被整理編纂爲【河南省運台古物・甲骨文專集】,甲骨專家董作賓之子、心臟科醫師董玉京即是編纂人之一。此書發表了這批甲骨的摹本和拓片,但體例不甚明晰,對文字內容亦未作系統深入的研究。
此外,台灣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1972年由『中央圖書館』移撥的700餘片甲骨。據館方介紹,兩批合計4000餘片甲骨多數有字,但殘破細碎,又礙於預算及人力,一直珍藏在庫房,未做系統研究。
據介紹,這批甲骨資料將製作爲照片、拓片和摹本,進行數位化採集後匯入『史語所』的甲骨資料庫,並提供網絡查詢;以彩色照片、拓片、摹本、釋文並陳方式出版專書;擇其精要舉辦專題展覽。 (宗禾)
來源:海口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