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18|回覆: 1

[口語危機] 古代學校稱『庠』 『學校』一詞始於民國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3-9-10 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深圳晚報
如今,人們對『學校』一詞的定義大多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教育的機構』。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學校』一詞到民國時期才開始出現。在中國古代,學校被稱爲庠、序、學、校、塾等。那麼,古代的學校爲何稱『庠』呢?
  『庠』爲『培養教化』之所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庠』讀作xiáng,對『庠』字的解釋是:古代的學校。庠序,指古代鄉學,泛指學校。庠生,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的別稱。在【辭海】中,『庠』同樣被解釋爲古代的學校,【孟子・滕文公上】:『設爲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說文・广部】中也有:『庠,禮官養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儘管前者所述『周曰庠』,後者說的是『殷曰庠』,但不難看出,古人將學校稱爲『庠』,是取其『教養教導』、『培養教化』之意。
  從『庠』字本身來看,『庠』爲形聲字。從廣,羊聲。『廣』的本義爲寬大的房屋。『羊』爲『善』省,表示美好、完善之意。『廣』『羊』爲『庠』,可會意爲專門用於教化人從善、向善、識禮,從而使得人品更加完善的地方,亦即學校。
  『庠』有上庠下庠之分
  『庠』作爲古代學校的名稱,古籍中不僅有很多記載,而且各有解讀。如【禮記】:『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鄭玄註:『上庠,右學,大學也,在西郊。下庠,左學,小學也,在國中王宮之東。』【禮記・鄉飲酒義】:『主人拜迎賓於庠門之外。』【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明代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五:『庠爲鄉學,有堂有室;序爲州學,有堂無室。』『庠老』、『庠生』、『游庠』等都是因『庠』而衍生出的對人的稱謂。其中『庠老』是古代對地方學官的敬稱,『庠生』是對明清時期府、州、縣學的生員的稱謂。古時以府學爲郡庠,縣學爲邑學。元代柯丹邱【荊釵記・會講】:『家無囊橐,忝列庠生之數。』清代劉大【吳君墓志銘】:『子一人,定,邑庠生。』清代蒲松齡【促織】:『又囑學使俾入邑庠。』這裡的『邑庠』即縣學。『游庠』則是指明清時期,儒生經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生員。如明代凌鞽醯摹抖刻拍案驚奇】卷三十:『總O之時,三人一同游庠。』清代黃蛟起【西神叢語・許世卿】:『館於嘉禾項氏,其子已游庠,督責之甚嚴。』 清代毛祥麟【對山餘墨・群芳榜】:『有沉F者,幼孤,母甚姑息。既游庠,益聽其以厚貲出入,乃愈放蕩。』清代陳其元【庸閒齋筆記】:『此人既游庠食餼,當令人勉之務正。』
  『學校』一詞始於民國
  據考證,中國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學校。最早的學校就叫『庠』。高一級的大學叫『上庠』,低一級的小學叫『下庠』。夏朝,學校已有四個等級,分別稱作『學』、『東序』、『西序』、『校』。商朝時,這四種學校的名字又演變爲『學』、『右學』、『左學』、『序』。此後的朝代還有在王府里設立的學校,叫『辟雍』、『成均』等。西漢時期,學校劃分爲中央和地方兩種,中央設太學,地方上置學宮。唐代辦學達到古代鼎盛時期,學校分類更細,明清時期的學校基本承襲隋唐,但由於科舉制的發展,學校成爲科舉制的附庸。清末,開始興辦近代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頒布的【欽定學堂章程】,首次將學校稱爲學堂。辛亥革命後,民國教育部公布新的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並一直沿用至今。(舒智輝)
知秋 發表於 2020-8-3 17:0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庠』爲『培養教化』之所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庠』讀作xiáng,對『庠』字的解釋是:古代的學校。庠序,指古代鄉學,泛指學校。庠生,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的別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