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40|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儒家經典曾記載多種『燒烤』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3-11-27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廣州日報
關於燒烤,【帝王世紀】中就有『紂宮九市,車行肉,馬行炙』的記載了,【呂氏春秋・本味】中也提到了獾獾之炙是商湯時著名的肉食。這至少說明,商代就有『炙』的品種出現了。
  到春秋戰國,不但有了羊炙、牛炙、豕炙、魚炙,還有了貊炙、腩炙 、炙雞等,這在【儀禮】、【禮記】和【周禮】中都有記載。【齊民要術】還專門列有『炙法第八十』篇,收錄了北魏及其以前的二十多種炙。以後隋代又有了龍鬚炙,唐代有了驢駝峰炙、靈消炙、蛤蜊炙,宋代有了江魚炙、獐肉炙、炙雞鴨、炙骨頭,元代有了炙羊腰、炙羊心等。到了明清時期,『炙』逐漸被燒烤的俗語所代替,儘管那時還沒有『烤』字。
  『炙於火上也』
  【禮記】上說:『炙,貫之火上也。』【釋名】中也說:『炙,炙也。炙於火上也。』【說文解字】說得更爲明白:『炙,炙肉也。從肉,在火上。』可見古代的『炙』與現代的燒烤完全一樣,就是把肉等食品放在火上燒烤。就連調味的方法也與現在完全一樣,有的是先將原料醃漬後再上火烤,也有的是在烤的過程中再在原料上塗上調料,還有的就是烤好後蘸著調料吃。穿食物的工具也是木棍、竹籤或者鐵簽等細長之物。
  不僅如此,由於『炙』的好吃味美,還由五代的王定保【唐摭言】之文,引出了『膾炙人口』一語。『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這裡的『炙』就不是讓人大快朵頤的燒烤了,它是指人的文章寫得美,像美食一樣讓人稱讚傳誦。至於『炙手可熱』一語,則是說手一靠近,就感覺很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
  此典出自杜甫詩歌【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杜老夫子看不慣唐玄宗寵信楊貴妃,任命她的哥哥楊國忠爲宰相,把朝政大事全交楊國忠處理的裙帶關係,更看不慣楊家兄妹過著花天酒地、窮奢極欲的生活,於是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既記了楊氏兄妹的醜惡嘴臉,也讓『炙』字名揚天下,這也算是古代的『燒烤』進入皇宮的絕筆了。文/安徽 劉紹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