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92|回复: 0

广东出土1.4万年前稻作遗存 或成稻作文明源头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3-12-1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南方日报
农业起源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在低纬度地区,农业起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稻作起源。早年间,受限于技术的考古科学研究者只能发现距今6000―5000年的农业遗存――碳化合物,而这一年代已处于农业起源成熟阶段。直到近年,由于年代学测试技术和孢粉硅质体检测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检测遗存年代更久远的硅质体成为可能,研究逐步追溯到了稻作起源早期阶段。  
  近15年来的发现中,学界关于稻作文明起源于我国华南地区的说法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实证的支撑。今年9月底,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研究人员公布了一些新的考古研究成果,将该遗址出土的水稻硅质体年代前推至最早1.4万年前,并据此推断牛栏洞很可能是岭南乃至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
  英德1.4万年前或已有稻作
  在南北各地多个发现有早期水稻遗存的重要遗址中,英德云岭牛栏洞遗址是近20年来拥有较重大发现的遗址,也是广东发现有水稻遗存最早的遗址。
  牛栏洞遗址位于英德市英红镇云岭东南约2公里的狮石山南麓牛栏洞内,于1983年被文物普查队发现。最早发现牛栏洞遗址水稻遗存的,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顾海滨研究员等人。顾海滨发现,牛栏洞文化层下部发现的水稻硅质体与现代水稻的差异较大,上部的硅质体则与现代水稻近似,因此提出了这是原始水稻进化过程表现的假设。
  在顾海滨的分析论证基础上,研究人员于2011年进行了补充挖掘,中山大学地学院环境考古研究室的郑卓教授再次系统地从上到下取样进行全面分析。在今年9月底召开的中国英德牛栏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参与牛栏洞遗址综合研究的专家代表确认:对该遗址最新补充挖掘发现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首次将岭南地区的稻作遗存年代进一步推前至距今1.2万―1.4万年;而2012年的再次发掘和研究,又把该遗址文化堆积测定的最老年龄推至2.3万年,并进一步证明了水稻扇型植硅体的存在,基本确定这是一个稻作起源初阶段的地点。
  记者从收录了最新研究成果的《英德牛栏洞遗址――稻作起源与环境综合研究》一书中了解到,最新发掘研究在大部分样品中都发现了扇型植硅体,其中6粒经判断为水稻扇型植硅体。发掘探方剖面中,还检测出了一定数量的禾本科花粉,与水稻存在一定的关系。两次发掘研究共发现了数十粒属于水稻物种的植硅体,其扇柄长、扇叶长与现代水稻籼稻相似,扇厚与现代水稻粳稻相似,属于一种非籼非粳的类型,可能在水稻的演化序列上处于一种原始状态,证明同期存在原始农业萌芽的可能性。
  专家认为,英德狮石山牛栏洞出土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是稻作文明的实证,可以认定为岭南稻作文明的一个发祥地。
  稻作起源说几经变迁
  按照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陈淳等专家于2005年的梳理,在稻作农业起源的问题上,出现过印度起源说、东南亚起源说、长江下游说、长江中游说、华南说甚至淮河流域说等多种说法。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和本世纪初,距今万年以上的稻作遗存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广东英德牛栏洞、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等遗址被相继发现,牛栏洞发现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更于今年9月份被确认为距今1.2万年以上,这才重新唤起了学术界对华南起源说的重视。
  支持华南起源说的学者认为,综合上述遗址的地理分布,牛栏洞遗址分布位置最靠南。野生稻的自然分布限制在北纬25度附近,这一界限在冰期阶段更为靠南,位于北纬24度20分的牛栏洞正位于这一区域内。因此,粤北的南岭山脉与陆地平原盆地连接的石灰岩峰林熔岩地带(包括粤北、湖南和江西)最有可能是水稻的早期起源地之一。牛栏洞与玉蟾岩均分布在南岭山脉与河流盆地相交接的低山岭体系中,有可能属于同区域相近时期的原始稻作活动遗迹,作为水稻早期发展的共同起源地。
  基于现有的考古研究发现,英德牛栏洞无疑具有极大的科学和考古价值。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考古发掘的深入,将来或许会有更多年代更久远的稻作遗存出现,挑战以牛栏洞、玉蟾岩为中心的华南起源说。(南方日报记者 戎飞腾)
        来源:南方日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