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12|回復: 0

西汉女土豪墓织机独缺花楼 织锦难锦上添花(图)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3-12-18 17: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华西都市报
2013121893542856.jpg

竹木制织机模型出土时保存完好。

近日,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抢救性考古发掘有重大出现:包括扁鹊派医书、西汉织锦机等。从考古现场来看,缠绕在织机滚抽上的红色丝线依然鲜亮如初。能够生产皇家御用品、坐拥蜀锦工厂的“女土豪”有何身份?随墓出土的4部仿真织机模型印证西汉织造工艺发展到了何种程度?
带着疑问,昨日,记者采访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揭开蜀锦前世今生。
【考古发现】
女土豪墓缺了“花楼”
织锦不能锦上添花
在成都老官山2号墓里,4部织机的出土进一步还原了汉代蜀锦织造业的蒸蒸日上,究竟女土豪工厂的蜀锦有多美呢?“其实,这只是成型蜀锦织机的一部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俊说,古墓里的织机从外形来看已经大致具备成熟的织机结构,但是缺少了一样蜀锦工艺中重要的一部分。“缺少的部分术语叫花楼,应该在织机的中间位置,像高高耸起的楼宇。”
“如果没有花楼的织机,大多用来织锦缎,就是软绸。”胡光俊说,其实,简易织机也可以织出平面、简单的花色。“而在花楼的配合下,立体、复杂、几何图文,它更像是锦上添花的工具。”
古时,就有“寸金寸锦”的说法,因此,无论有没有“锦上添花”,蜀锦都是官宦的消费品。“或许仿真模型没有加上花楼,这还需要后期考古人员的继续考证。” 华西都市报记者许冬琳
【探访蜀锦厂】
西汉蜀锦精髓在于设计工艺
织工相当于电脑程序员
汉代女土豪墓的织锦机说明蜀锦制作已经是工厂化的操作模式,而现代蜀锦织机又传承了古时的哪些工艺?
昨日,记者来到双流的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探访蜀锦织机的前世今生。
走进研究所,一台长5米、宽2米、高3米的仿古织机,几乎占满了整个房间。“这是明清时的织机样式,相比汉代时期的织机,更加成熟一些。”织机上挂着红白相交的丝线,两名织工正在织连珠蜀锦。从事蜀锦工作20年的盛笑翔一边丢梭一边推动,而另外一名织工则坐在花楼上,配合操作木拔。“这是提花的关键步骤,也就是所谓的锦上添花。”
“蜀锦的精华部分在于设计工艺,其实图纸设计出来,操作不算难。”胡光俊说,目前,懂得操作全部流程的老师傅,在全国范围内超不过5位。“老祖宗的智慧让人惊叹,汉代的织机和后期的成熟织机已经大同小异。当时的织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织工更像是电脑程序员,一共十几道工序。”织工按照图样的经线数,下料、挽把、连接,上到花楼织机上,再将整理好的经线按纹织工艺要求下坠、穿综,过筘。“整个过程非常复杂,像电脑程序一样精密。”
从春秋时期起源到汉唐兴盛,蜀锦技艺发展到现在,早已采用机械化生产,“机器制作减少了工作量,但是蜀锦的质量和人工织机并没有差别,而且在提花上面更加多样和美观。”
【延伸阅读】
织锦机作证
成都是丝绸之路南起点
从蜀锦的命名到“锦江”、“锦里”,自古以来,成都和蜀锦渊源颇深,因此蜀锦的对外流通,让丝绸之路更加明晰起来。除了北丝绸之路和经茶马古道到东南亚诸国的两条路外,上世纪60年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说法在学界引起共鸣。
汉代,宫廷和官府对织锦的需求量大增,在成都东南隅(今百花潭以东,西校场以南)围城建织锦工场,设锦官督造,称为“锦官城”,城南的流江由织女们在江边“濯锦”称为锦江。
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介绍说,“织机的发现,让这些跨越2000年的文物,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上的史料缺憾。”此次织机的发现,可以印证成都就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南起点。
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任乃强、邓少琴等曾提出中国丝绸最早出在巴蜀的看法,任乃强又于上世纪80年代论述了中国西南通印度、阿富汗的“蜀布之路”,认为年代远远早于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是一条起于现今中国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孔道。其总长有大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早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它以四川宜宾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华西都市报记者许冬琳摄影吴小川
墓葬4座
M1、M2、M3为一组;M4为一组
出土遗物
620余件(不含简牍)
漆器240余件陶器130余件木器140余件铜器(含钱币)100件
M1出土
木牍50枚根据内容初步分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大类,其中官府文书涉及内容为研究西汉时期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M2出土
4部织机模型结构复杂、清楚,部件上残存有丝线和染料,应是前所未见的蜀锦提花机模型,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单位、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对于研究中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华西都市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