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3|回復: 0

贵州修路挖出汉代部落遗址?疑与"国"有关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4-7-1 2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贵阳晚报 
 6月29日至30日,贵州省和遵义市的文物工作者,在习水县土城镇的一施工现场,接连提取到绳纹瓦片,以及陶制网坠等。 
  这些确信来自汉代的物品,分别是高规格建筑的构件,以及居民常用的生产用具。文物工作者表示,发现地是较早时期的部落聚集地,也是赤水河两岸已发现的最高等级遗址。
  A
  施工现场汉代砖瓦随处可拾
  提取到汉代文物的地方,是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一个名叫兴隆田的地方,紧邻赤水河。一条新修的道路将穿过这片区域。“旁边,还会修建一些房屋。”当地村民说。
  随着工程推进,人们在被挖掘机挖开的断面上,发现了可疑瓦片、陶器等。他们推测,这些细碎并带花纹的瓦片,可能是重要的文物。
  6月29日,贵州省文物考古所、遵义市文物局派出人员,前往兴隆田一带进行调查。
  “挖掘形成的土层断面上,有不少瓦片和陶网坠。”省考古所馆员张改课说,这些瓦片,属建筑构件。陶网坠,则是古代人使用的渔网上的物件。“它们最晚是汉代物品。”他说。
  快速判定汉瓦、汉砖的依据,是瓦片、砖块上的花纹特征。“现场提取到瓦片,大多有绳纹;砖块有规则的菱形、三角形、圆圈图案。”他说,这是汉瓦、汉砖的典型特征。
  昨天,文物工作者继续搜寻出露地表的文物。他们用一把小锄,在坡坎边缘轻刮下一层土,就能找到残损的瓦片等。
  记者沿挖掘机刨出的土坎边缘,行走不到20米,也轻松找到数块半嵌入泥土中的汉瓦。
  赤水河沿岸遗址规格最高
  文物工作者调查确认,兴隆田及隔一条小河的天堂口,是汉代的部落聚集遗址,面积约有2到3万平方米。兴隆田属核心区,是赤水河沿线已发现汉代遗址中最高的等级。
  上游一公里,红军一渡赤水激战过的黄金湾,有一处汉代墓葬群,面积约5000平方米。
  “这说明,早在汉代,聚集在这里的人很多,这个部落也很庞大。”张改课说,较高的建筑规格,可能与部落中有居住者的身份有关。
  遵义市文物局文保科副科长何烨,对中国古代建筑颇有研究。他称,汉代能使用砖、瓦修建的房屋,多是官衙或大富之家。“在偏僻的西南地区尤是如此。”他说。
  C
  将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了解,早在2009年,考古专家在土城镇发掘商周遗址和零星汉墓时,就怀疑该区域的地下可能埋藏着较大部落聚集地遗址。
  因这个怀疑,蓉遵高速公路业主方修改设计方案,将原计划从兴隆田、天堂口横跨赤水河的土城特大桥,向下游推移了500米左右,以避开古遗址。
  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文物部门将遗址范围告知地方政府后,没有主动对遗址进行发掘。“但现在,必须抢救性发掘,并对发掘成果进行展示。”何烨说,新的道路工程,已全面展开,河中间都修了好几个桥墩。
  另外,对于在遗址区内尚未开工的其他工程,文物部门建议地方政府修改规划。“希望能够尽量原地多保留一部分遗址。”何烨说。
  本报记者 黄黔华
  ◎延伸阅读
  遗址疑与“国”有关
  在土城汉代部落聚集遗址被发现后,有当地文史研究人员认为,高规格建筑构件、网坠的出现,或进一步说明土城镇与《水经》中记述的古代“国”有关。
  历史上,土城镇曾多次作为州、郡或县级行政区的治所。其中,较为准确的记载,是关于宋代、元代作为滋州、武都城、古滋州治所的设立与废除。
  还有资料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这里曾作为平麦县治所。
  “根据一般发展规律,大规模人群聚集居住地,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当地文史工作者撰文说,与兴隆田、天堂口隔一条赤水河的官仓坝,曾出土商周时期文物。在土城镇,及下游不远的赤水市元厚镇,还发现过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物品。
  另外,他们通过考证资料后认为,“国”之前叫“部”。其得名,是因一条名叫“部水”的河流,“这条河里生长着一种鱼”。而“部水”,从清代至今,都存争议,一说是赤水河,一说是习水河。
  不过,对该遗址是否与“国”或者“部”有关,张改课态度谨慎。他表示,在没有考古发掘,未取得更多证据前,只是一种推测。
  但他承认,已出土的文物证明,赤水河沿岸很早就有人类大规模活动。“土城镇及周边发现的新时期遗址、商周遗址、汉代遗址等,相互间会存在传承关系。”他说,不同时期的出土文物,也说明土城一带,是不同时期古人活动的核心区之一。
  据习水县政府对外宣传资料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在土城镇,秦朝时属巴郡、蜀郡。现在,这个县进行文化推介时,除四渡赤水外,主推“部文化”。■黄黔华
        来源:贵阳晚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