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現代化之後,幾乎已經質變為拼音文字,這拜近代興起的漢字變革思潮及歷代政府的實踐政策所賜。所謂漢字變革思潮,是比較好聽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叫『漢字拉丁化』。拉丁文字是一種拼音文字,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這是以西學標準做判斷的,二者是本質不同的文字體系,比喻來說,就像馬與鹿的區別。
如果拋開西學的標準,明顯看得出,漢字與拼音文字的差異,在於語言與文字的隔離與否。漢字與漢語本來是隔離的,漢字是一種書面文字,漢語即是一種口語,二者雖互有關聯,卻決然是獨立的。幼兒兩歲伊始,便呱呱學語,學的自然是漢語,縱使在其成長過程中,未曾接受書面文字教育,仍舊可以正常與人交流的——也就是說,漢語的作用,是日常交流。
漢字的作用,自其誕生,卻並非為了交流,而主要是為了記載。記載什麼呢,歷史,學術,所以華夏經典裏面,【書】【易】為首,【書】就是【尚書】,是記載了先秦諸代國家大事的,【易】則是華夏諸子百家學說的基礎理論。
漢字與漢語的獨立統一狀態,維持了兩千多年,『先』賢不是未曾想過將二者合而為一,文言文裏的通假(假借),實質就是漢字漢語化的痕跡,漢字是怎麼漢語化的呢,其實就和拉丁化是一樣的,先消除漢字的『五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規律,將其符號化,再賦予同音口語的語義:『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說文·序】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歷史上周邊民族入主中原之後,由於口語語言的一些語義,在漢字中無法找到對應字義的漢字,或主政者漢文化素質低下,就都曾實施過通假的政策,只是後來實在過於混亂,那些通假字慢慢的就被『後』賢通過『五書』創造的文字取代。比如秦朝、五胡亂華時期、唐朝。
近代的漢字拉丁化思潮和古代是相似的,不同的是,近代是以漢族知識分子為領導者的,當然,推行拉丁化政策的政府,本質上與古代的殖民政府是相同的,在漢化之前,他們都是『先進』於漢文化的,則『野人』政府(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為方便引入下文,此處藉以稱之野人政府)。依照歷史案例,近代興起的拉丁化思潮,最終會再次以韓退之的『古文運動』結束嗎?這裏暫且不論,讀者思之,後文自有論述。
當然,現代漢語語義亂象也與歷代假借政策過後的書面文字亂象是相似的,只是現代漢語書面寫的不再是漢字(一字表義),而是漢語詞語(以一字或多字組成符號化的詞語表義)。非常明顯的例子,如「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中的『先進』『後進』的現代語義,與原文義的差異。
許多人在註解孔夫子這段文字時,都是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的,而不是漢字體系的角度。這就造成了非常有趣,也非常令注釋者尷尬的亂況:從現代漢語上看,『先進』解釋為『首先仕進;位於前列,可為表率』,是一個空間地理概念,『後進』亦然,這樣,整句就會被理解成「孔夫子說,比禮樂先進的,是野人,比禮樂落後的,是君子。若要用禮樂,那我就從先進的人身上用」。哈哈,是不是感覺非常怪!孔夫子是不是個痞子吖,胡言亂語呢。
肯定不是孔夫子有問題啦,是現代人自己亂了,被自己設的套,圈住了,套死了。因為『先進』,在漢字裏面,不是空間地理的概念,是一個時間觀念。
先:【說文】先,前進也。從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
進:【玉篇】升也。【廣韻】前也。
先進,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早先前。
所以,孔夫子那段文字正確理解是「早前於禮樂的人,是還沒有教化的人,後來於禮樂的人,是教化過的人,要是用禮樂(不是用人,所以理解為『要教禮樂』),那我還是從未曾禮樂教化過的人身上去用」。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先進後進,猶言前輩後輩。野人,謂郊外之民。君子,謂賢士大夫也。程子曰:"先進於禮樂,文質得宜,今反謂之質樸,而以為野人。後進之於禮樂,文過其質,今反謂之彬彬,而以為君子。蓋周末文勝,故時人之言如此,不自知其過於文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用之,謂用禮樂。孔子既述時人之言,又自言其如此,蓋欲損過以就中也。
下面摘引一些現代學者的噴飯注釋,以為戒:
2009年08月04日09:48 來源:愛詞霸漢語 作者: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注釋】
先進:指先學習禮樂而後再做官的人。
野人:樸素粗魯的人或指鄉野平民。
後進:先做官後學習禮樂的人。
君子:這裏指統治者。
【譯文】
孔子說:『先學習禮樂而後再做官的人,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當了官然後再學習禮樂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這解釋搞笑在哪裏呢,一是畫蛇添足,在先進的內涵裏,加了不止禮樂的涵義,還添加了做官的涵義,二是偷換概念,君子居然就成了統治者了,最後,無知吖,如用之,指的居然是用人!
這就是亂象,不但是文義亂了,連做人的態度都會因此亂了。所以,中國要可持續復興,還是得再走韓退之的政策,復興古文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