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錢不俗
歷朝歷代最喜歡鑄錢的,恐怕非宋代莫屬了。早在十六國時期中國就有了年號錢,不過在宋代之前,年號錢並不佔主要地位,如唐代雖然有多種年號錢,但使用最廣泛的,卻還是從開國一直用到亡國的『開元通寶』,而明代以後一個皇帝一般只用一個年號,年號錢自然也就『品種稀少』。
宋代則不然:北宋總共只有九個皇帝,卻使用了35個不同的年號,鑄造了27種年號錢;南宋皇帝有七個,不同年號用了20個,鑄造了18種年號錢,也就是說,不到300年的兩宋史,居然先後存在過55種年號、45種年號錢。但凡事都有例外,就拿北宋來說,和年號無關的錢也還是有三大種:宋元通寶、皇宋通寶、聖宋通寶/元寶。
這三種『例外錢』各有其來歷。
宋元通寶鑄造於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這正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的當年,『宋元』明顯模仿唐高祖李淵的『開元』,起的是『新皇朝新紀元』之意。當時雖然已和唐代隔了五個短暫的朝代,但唐代的影響和慣性依然很大,市面上流通最廣的貨幣也仍舊是各種版本的開元通寶,此時鑄造開元通寶的『翻印版』宋元通寶,一來是遷就時人的用錢習慣,二來『錢者國之重寶』,這番『模仿秀』也有自抬身價,暗示自己才是唐代正統『接班人』的意味。
皇宋通寶是宋仁宗趙禎寶元、康定、皇祐三個年號共十六年間所鑄,是三種『例外錢』鑄造時間最長、版本最複雜、流通量也最大的,不但有銅、鐵、鉛錢,還發現有銀質錢,文字也有楷書、篆書,篆書中更有很少用於錢文的九疊篆版本。
在此之前,宋代已鑄造了好幾種年號錢,何以仁宗突然要搞『特殊化』?史料記載,是他當時定了個『寶元』的年號,而北宋到他為止的年號錢都作『某某元寶』,他嫌『寶元元寶』四個字正讀倒讀完全一樣不好聽,就召集大臣們商議,大臣提議叫『豐濟元寶』,他又覺得不夠大氣,最後親自命名為『皇宋通寶』,從此被『雪藏』三代的『通寶』重出江湖。
至於聖宋通寶/元寶,則是有名的書法家皇帝——宋徽宗趙佶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所鑄,『特殊化』的理由,據說是因為『建中靖國』年號是四個字的,倘照慣例鑄造年號錢,錢上銘文就會有六個字之多,顯得不那麼好看。這個理由其實不太能服眾:北宋一朝年號超過兩個字的並非只有建中靖國,宋太宗趙光義用過『太平興國』,宋真宗趙曙用過『大中祥符』,他們都分別鑄造過年號錢(太平元寶、祥符通寶),並沒有什麼為難之處,或許趙佶不過是『藝術家氣質』例行發作吧。
來源: 廣州日報 陶短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