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03|回复: 1

[中医理论] 路志正:养血柔肝运脾治心悸胁胀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5-8-2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病案》

    张某,男,55岁, 2013年3月26日就诊。

    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心悸,两胁下胀,未正规治疗。来诊时,偶有胸闷、心悸,两胁胀痛,睡眠不安,纳谷尚馨,大便黏、1日1行,小便调。望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沉弦。

    证属: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方药:五爪龙40克,西洋参10克(先煎),功劳叶15克,黄精12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炒山药12克, 炒酸枣仁20克,郁金12克,茯苓30克,炒三仙各12克,半夏曲12克,砂仁6克(后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 生龙牡各30克(先煎),生姜2片,大枣3枚为引。

    14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14剂后,症状较前好转,偶有心悸、胸闷、两胁仍胀;睡眠转安,大便仍黏、日1行。望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右脉濡弱,左脉沉弦。

    方药:于上方去山药、砂仁、黄连,加瓜蒌皮15克,薤白10克,青陈皮各9克,炒苍术改15克,炒白术改12克,木香改10克,以增疏肝宽胸理气之功。

    14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服上方后,心悸、胸闷症状好转,但两胁胀痛,左侧尤甚,咳嗽痰多,大便黏滞。望舌质暗红,苔薄;诊其右脉弱,左脉略弦。此时当转以运脾益气,疏肝和胃为主。

    方药:太子参12克,生黄芪15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炒杏仁9克,炒薏仁30克,姜半夏12克,茯苓30克,郁金12克,桂枝8克,赤芍12克,炒三仙各12克,旋覆花10克(包煎),青陈皮各9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黄连4克,生姜2片为引。

    14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服上方后,心悸消失、胸闷、两胁胀痛减轻,咳减痰少,大便爽;望舌质暗红,苔薄;诊其右脉缓,左脉略弦。守方再进14剂,诸症告愈。

    《按》: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心血不足常能导致心悸;阴血亏损,心失所养,不能藏神,故神不安而志不宁;劳伤肝脾,脾胃生化乏源,渐至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亦致心悸。肝郁气滞则两胁胀痛。纵观全案,先期以养血柔肝,运脾益气为主治疗;中期根据症状则以疏肝行滞,宽胸理气建功;后期又以运脾益气,疏肝和胃收效。使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旺盛,心有所养,则悸定神安;肝血条达,气机调畅,则两胁胀痛等症自消。

佽飞 发表于 2025-4-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志正养血柔肝运脾法治疗心悸胁胀案析

本案以肝脾同调、气血兼顾为纲,展现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持中央以运四旁"的学术思想。患者以心悸、胁胀为主症,病机关键在于肝郁血虚与脾失健运的交互影响,治疗全程贯穿"肝脾同治"原则,现从理法方药角度予以解析。

一、病机层次剖析
1. 肝郁血虚为本:脉沉弦、胁胀乃肝气郁滞之象;心悸、失眠属血不养心之候。肝体阴用阳,郁久必耗阴血,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
2. 脾虚湿蕴为标:大便黏滞、右脉濡弱提示脾失健运,湿浊中阻。脾土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反令肝失濡养,形成恶性循环。此即《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体现。

二、治法次第演进
初诊以归脾汤合香连丸化裁,取五爪龙、西洋参益气而不壅滞,黄精、酸枣仁滋肝体而宁心神,佐苍术、茯苓运脾渗湿,生龙牡潜镇安神,体现"养血柔肝为主,运脾益气为辅"的思路。

二诊见胸阳不展,故去山药、砂仁之守中,加瓜蒌薤白汤通阳散结,青陈皮疏肝破滞,符合《医宗金鉴》"郁者达之"之旨。

三诊转以苓桂术甘汤合旋覆花汤加减,侧重健脾化痰、通阳和络,暗合"治肝当先实脾"的古训。终使气血调和,肝脾各司其职。

三、用药特色发微
1. 动静结合:以西洋参、黄精静补其虚,配郁金、木香动调其气,遵"补肝体用酸,助肝用用辛"之法。
2. 刚柔相济:苍术燥湿运脾与茯苓淡渗健脾同用,既避温燥伤阴,又防滋腻碍脾,深得"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之妙。
3. 标本兼顾:炒三仙消食化积治其标,太子参、黄芪补气健脾固其本,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辨证思维。

四、临证启示
此案提示现代常见"肝郁脾虚型心悸"的辨治要点:
1. 需与单纯心系病证鉴别,当重视胁胀、脉弦等肝经见症;
2. 治疗忌一味镇心安神,当遵"欲养心阴,必滋肝血;欲宁心悸,必调气机"之理;
3. 后期调护可佐以甘麦大枣汤缓肝之急,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导引法巩固疗效。

路老此案堪称"调和肝脾"法之典范,其辨证之精准、用药之灵动,实为后学临摹之圭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