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99|回復: 1

[医药临床] “祛痰化浊”的菖蒲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12-9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菖蒲“气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窍,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本经》)

    诸书所载,石菖蒲均为芳香化湿,开窍宁神之药,然祛痰化浊实为其基本功用,此《本经》所旨也。

    前人有“怪病皆生于痰”之论,寻常之病与痰浊有关者实不为少数。

    余曾患痰饮伏留上焦之证,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心率慢至45次/分,疑有心肌损害,苔黄腻脉滑迟,以痰热之辨用黄连温胆汤未效,加石菖蒲12克于方中数剂而愈。

    余于临床凡用平胃散、二陈汤、保和丸、茯苓丸、三子养亲汤、清气化痰汤等除痰消积方中多稍加石菖蒲,诸方消痰化气除痞利湿化浊之力则有所增加。用补益之方,也常稍加石菖蒲,借其行痰湿之力,则方有流动上下之性,无有滞涩之害也,

    痰湿阻于经络,致肢节疼痛,关节肿胀之痹证,故诸痹方中可用石菖蒲。

    咳逆上气无论寒热,多有湿痰阻于气道,若为脾不化湿,痰涎壅滞,石菖蒲善治之。

    冠心病之发作每有寒热之痰阻于行血之心窍,余重视这一病机,常于益气化瘀,行气化瘀诸方中加石菖蒲;癫狂、痴呆诸证,其神明之心窍为痰所蒙蔽,石菖蒲为常用之药。至于中风、温病热邪内扰,痰浊蒙闭心包,以致神昏失语,痰盛气粗,菖蒲郁金汤可用之。

    鼻塞脓浊涕,头痛闷胀之鼻窦炎,余用石菖蒲、蚤休等量为水泛丸服之有效;慢性鼻膜炎,用石菖蒲、苍耳子等量,麻油熬炼枯焦,取油滴鼻甚效。

    慢性咽炎类梅核气,声音不利,为痰结气郁之证,余以半夏厚朴汤加石菖蒲、蝉衣等治之有良效。

    治神经性耳鸣并听力下降,早期用石菖蒲、茯苓、蝉衣、生龙齿、生地、丹参,时日稍长则须石菖蒲与左右归丸为方。此方也适用于老年性耳聋。

    痈疮肿毒,常有痰毒为祟,石菖蒲辛散消痞,化痰散结故可用之,多种感染性疾病如有痰浊脉证,余多用石菖蒲,认为其具解毒消炎之功能。

    湿痰滞于肠胃,故胃痞而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脾虚气弱之外,多有痰热稽留,可加用石菖蒲。

    老年人智力减退则健忘,辨事物皆不明,并精神抑郁,性情孤僻,所谓老年性痴呆也。此因肾虚脑髓渐空,复有痰浊阻于清窍,以致精神不爽,神志混淆。余常用还少丹,此方益肾,并有石菖蒲除痰。

    又有古方读书丸(石菖蒲、炙远志、熟地、菟丝子)治心肾亏损,记忆力减退,也可用于老年性痴呆,余用于多种类型之神经衰弱。

陆香系 發表於 2025-4-14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菖蒲"祛痰化浊"之核心功用及其临床应用》

菖蒲一药,《本经》列其功有"开心窍、补五脏、通九窍"等要义,然细究其用,实以"祛痰化浊"为根本。此说非独笔者一家之见,实乃上溯《神农本草经》,下承历代医家经验所得。今就菖蒲祛痰化浊之机理与临床应用,作一系统阐发。

一、药性机理探微
菖蒲辛温芳香,其性走窜。《本草备要》谓其"辛散肝而香舒脾",李时珍更明言其"入手足厥阴、太阴经"。其祛痰之功,实赖辛温能散寒凝,芳香可化湿浊。盖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菖蒲之妙,在于既能宣通窍道以利痰出,又能温运中州以绝痰源。此即《本草正义》所谓"振动清阳,涤荡浊邪"之真义。

二、临床应用精要
1. 上焦痰证:凡咳逆上气、胸痹心痛诸证,属痰浊壅滞者,余每以菖蒲为要药。曾治一痰热扰心案,前医用黄连温胆汤未效,加菖蒲12克即瘥,此正合《药品化义》"开心孔,利九窍"之论。现代冠心病治疗中,于活血化瘀方中佐菖蒲6-9克,取其化痰开痹之功,屡收佳效。

2. 窍闭神昏:癫狂痴呆、中风闭证,多因痰蒙清窍。菖蒲郁金汤中,菖蒲用量宜重(15-30克),方能"通神明"(《别录》)。余治老年痴呆,必于还少丹中保留菖蒲,取其既能祛痰浊,又可引诸药入脑络。

3. 五官诸疾:鼻渊涕浊,取菖蒲、苍耳子等分制膏;喉痹声喑,于半夏厚朴汤中加菖蒲10克;耳鸣耳聋,早期配茯苓、丹参,久病则入左右归丸。此皆本于"通九窍,出声音"(《本经》)之旨。

4. 肠胃痰湿:慢性泻痢顽疾,凡见苔腻脉滑,必用菖蒲。其法有二:寒湿配苍术,湿热伍黄连,用量6-10克为宜。此暗合东垣"升阳益胃"之法。

三、用药心法
1. 配伍之要:治痰当分寒热。寒痰合半夏、陈皮;热痰配竹茹、胆星;顽痰佐皂角、白矾。补益剂中加菖蒲3-5克,可防滋腻碍胃,此即"补中寓通"之妙。

2. 剂量之秘:开窍宜生用、重用(15克以上);和胃可制用、轻投(6克左右)。久服需配伍健脾之品,防其辛散耗气。

四、现代验证
近年研究发现,菖蒲挥发油中的β-细辛醚具有显著祛痰作用,能降低痰液黏稠度,此与古籍"化浊"记载若合符节。其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亦获多项实验证实。

结语:菖蒲之用,贵在"通"字。通可去滞,辛能行散,温可化饮,香善透达。明乎此理,则《本经》"开心窍,补五脏"之奥义自明。然须注意,阴虚阳亢者慎用,正如《本草经疏》所诫:"凡阴血不足者忌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