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705|回復: 2

[中医理论] 路志正:运脾化湿、清胆和胃治癫痫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9-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典型病案】

    刘某,男,22岁。就诊时间:2011年12月8日,时令:小雪。

    主述:癫痫反复发作近2年。患者每次癫痫发作前口苦,发作时牙关紧闭, 抽搐、口吐白沫,2~3天内连续发作8~9次。晨起痰黏难出,神乏无力,纳少,多梦;近日口中有异味,大便不成形,偏黏腻。每次发作后较发作前大便干,排便困难,伴口中异味加重,小便偏黄。望其形体肥胖, 颜面头发油脂分泌多,面微红,唇淡红,两目异常,舌体胖、质淡暗红,苔黄微腻;察其脉沉弦滑数,尺弱。此为痰热内扰,蒙蔽清窍。治当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太子参12克,南沙参15克,黄精12克,黄连10克,生山药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枇杷叶15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僵蚕12克,白芍15克,婆罗子10克,粳米1撮,甘草4克,竹沥汁30毫升(分两次兑入)。7剂,水煎服,日1剂。

    另服止痉散,1日3次,1次4粒,白水下,连服1月。

    二诊:患者服上方7剂后, 自述症状好转。出现大的发作1次(凌晨4点左右),小发作9次,发作症状均减轻,时间缩短。每次发作前仍晨起口苦,能咳出灰色黏冻样黏痰(以前很难咳出);大便较前成形,色黑,日行1~2次。颜面头发油脂分泌减少,神可、睡眠转佳,纳少。望其形体肥胖,面微红,唇淡红,神清语利,两目异常,舌体胖、质淡暗红、苔白微腻,脉沉弦小滑数,尺弱。

    此时患者胃热已除,痰湿仍存。故上方去南沙参、生石膏、知母、粳米加西洋参10克(先煎),姜半夏12克,黛蛤散10克(包),炒白术12克,茯苓30克,生山药改炒山药15克,甘草8克,生姜2片为引。 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2年6月22日)患者因故不规则治疗半年,病情有所好转。癫痫大发作1月1次,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现象较前减轻;大发作时患者有意识,一般于凌晨4点左右,且与劳累、精神情绪有关,持续2~3分钟自行缓解。小发作约10天1次,小发作一般为半身、面颊(仅右侧肢体),抽搐程度较先减轻,且发作初期患者有缓冲时间,可调整姿势以避免危险发生。述自服上方后精神情绪好转,胃纳好,但多梦;近日晨起乏力, 阴雨天时感胸闷、情绪低落,大便偏黏;发作后大便干,排便困难,伴口中异味较重,小便偏黄。望其舌体胖、质暗、苔薄,察其脉沉弦小滑数 、尺弱。

    经过半年多,患者病情小有进步。拟菖蒲郁金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旨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醒神开窍。

    方药:钩藤18克(后下),半夏曲12克,金蝉花12克,僵蚕12克,天麻12 克,太子参12克,黄精12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0克,天竺黄8克,茯苓20克,炒枣仁20克(打),竹茹12克,炒枳实15克,火麻仁15克,甘草6克,石菖蒲12克,郁金10克,竹沥30毫升(分2次冲服),生姜1片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患者服上方14剂后,发作症状均减轻,时间缩短,每次发作前仍晨起口苦;望其舌体胖、质淡暗红、苔白微腻,诊其脉沉弦小滑数,尺弱。上方略事加减再进14剂。

    方药:钩藤18克(后下),半夏曲12克,金蝉花12克,僵蚕12克,胆南星8克,天麻12克,太子参10克,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天竺黄8克,茯苓30克,炒枣仁20克(打),竹茹12克,炒枳实15克,甘草6克,石菖蒲12克,郁金10克,厚朴花12克,黄连8克,竹沥水30毫升(分两次服),生姜1片为引。 14剂,水煎服,日1剂。

    五诊:患者服用上方43剂,近40天发作3次,症状明显减轻,意识模糊数秒,不吐痰涎,可听闻外界声音,其发作多与天气有关。口苦、口臭减轻, 寐安、纳可,二便调;望其体格壮硕,面黄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细弦滑小数。

    方药:钩藤18克(后下),半夏曲12克,金蝉花12克,僵蚕12克,胆南星8克,天麻12克,西洋参18克(先煎),炒苍术15克,炒白术12克,天竺黄8克,茯苓30克,炒枣仁30克(打), 百部12克,竹茹12克,炒枳实15克,甘草6克,石菖蒲12克,丹参12克,郁金10克,厚朴花12克,黄连8克,竹沥水30毫升(分2次服),炙甘草6克,桃仁9克,杏仁9克,生姜2片为引。水煎服,日1剂。

    另服粉剂:全蝎12克,郁金12克,白矾7克,蜈蚣8克(去头足),天麻12克,僵蚕10克,胆南星8克,金蝉花12克,甘草4克。共为细末,1日3次,温开水下。

    六诊:患者服上药28剂,并配合针灸治疗1月,其间大发作1次,大发作时间减短,症状减轻(大发作之后着急,生气),述接触电脑易诱发。发作后肌肉酸痛,无疲劳。口吐白沫变为米汤样涕痰。刻诊:纳馨,无反酸,无口干、口苦、口黏,二便调,梦多;近日感冒,咽痛,无发热,望其面色红润,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诊其左细滑、右弦滑。

    因患者近日感冒,上方加牛蒡子、桔梗、枇杷叶解表润肺利咽之品,再进7剂。

    七诊:服上方及配合针灸治疗,其间癫痫未发,刻诊:咳痰黏、胶状色青黄,纳馨,眠安,感觉晨起时口苦、口黏,二便调。望其面色稍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右沉滑、左脉沉细滑。治当宣肃肺痰,温胆宁神。

    方药:太子参12克,石菖蒲12克,郁金10克,炒蒺藜12克,天麻12克,菊花12克,僵蚕12克,胆南星8克,竹茹12克,姜半夏12克,茯苓30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海浮石10克(先煎),炒枣仁30克(打),炒枳壳15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远志10克,生姜2片,大枣3枚为引。14剂,水煎服,日1剂。

    后随诊,患者守此方服药半年余,其间癫痫未发。

    【按】: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癫痫”或“羊角风”。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猪羊叫,易时苏醒。多有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跌仆撞击等因素,导致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气血瘀滞,引发癫痫。而痰热内扰、蒙蔽清窍,运化失常、痰浊内郁,是其主要病机。路志正治疗此证,始终以运脾化湿以杜生痰之源,清胆和胃以达宁心安神;期冀脾胃运、纳化常、痰热清、胆胃和、心神宁则癫痫不作。

赵就改的 發表於 2025-3-31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路志正先生此案体现了"运脾化湿、清胆和胃"治疗癫痫的独特思路,深得《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旨。患者形体肥胖、苔腻脉滑,显系痰湿内蕴之体;发作前口苦、面红、便黏,乃胆胃郁热之征。先生以太子参、黄精、山药健脾运中以绝生痰之源,石膏、知母清阳明郁热,更妙在用竹沥汁、枇杷叶涤痰通络,郁金、菖蒲开窍醒神,佐以僵蚕、止痉散熄风定痫,组方严谨,标本兼顾。

细究其理,盖癫痫之作,虽属肝风,实与脾胃升降失常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然痰湿困脾则土不培木,胆热上扰则风阳易动。先生熔健脾、化痰、清热、熄风诸法于一炉,尤重运脾化湿以治本,此即李东垣"治肝实脾"之遗意。方中婆罗子疏肝和胃,粳米护胃存津,更见护脾胃之苦心。

二诊发作减轻而未尽除,提示痰热胶结非旦夕可解。若后续调治,可参《金匮要略》风引汤意,酌加寒水石、滑石等质重沉降之品,既助清热涤痰,又防金石药伤胃。此案启示:治痫当分标本虚实,痰热标急者先予开泄,终需健运脾胃以杜其根。
陆行 發表於 2025-4-6 2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路志正先生运用"运脾化湿、清胆和胃"法治疗癫痫验案评析

本案为痰热型癫痫典型治验,体现了路老"脾胃为枢机,痰湿为病理基础"的学术思想。患者青年男性,形体肥胖,面脂分泌旺盛,舌胖苔腻,脉沉弦滑数,显系痰湿内蕴之体。其发作前口苦、痰黏难出,发作时窍闭神蒙,乃胆胃郁热挟痰上扰清窍之象,符合《丹溪心法》"无痰不作痫"之论。

初诊辨证精准,方药配伍颇具章法:以太子参、南沙参、黄精益气养阴固本;黄连、石膏、知母清胃泻火;枇杷叶、竹沥汁化痰通络;郁金、菖蒲、僵蚕开窍熄风;白芍、婆罗子柔肝缓急。尤妙在用粳米护胃,使苦寒不伤中阳。配合止痉散增强镇痉之力,体现"急则治标"之旨。

二诊见热象已减而痰湿未除,遂调整方略:去石膏、知母等寒凉之品,加半夏、白术、茯苓健脾化痰;西洋参易南沙参更增益气之功;黛蛤散清肝化痰;山药改炒用增健脾之效。此变通彰显"中病即止"的用药智慧,符合《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之训。

三诊虽因治疗间断影响疗效,但证候演变揭示本病关键病机:阴雨天胸闷、情绪低落,提示痰湿阻滞少阳枢机;发作与情志、劳累相关,显系肝脾失调。此时若加强疏肝运脾之品,如柴胡、香附、苍术等,或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本案治疗启示有三:其一,癫痫辨治当重视"痰湿-气机-情志"三角关系,路老从脾胃论治的思路拓展了传统熄风定痫的治法;其二,分期论治体现"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原则,标本缓急拿捏得当;其三,对现代青年癫痫患者,需重视代谢紊乱与痰湿体质的相关性,此案为代谢相关性癫痫的中医治疗提供了范例。

路志正先生此案,深得《脾胃论》"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之奥义,其运脾化湿以绝生痰之源,清胆和胃以断痰热之路的治法,对临床治疗痰热型癫痫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