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121|回复: 1

[大成拳(意拳)] 平心论大成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07-6-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读了李紫剑先生的著作--《狂生谈拳录》和《轨迹拳学》后,深感先生抨击“仿武”、“伪”,笔锋所至,入木三分,胆识俱有,令人敬佩。但先生对的评价,言语狂放,有失公允。学术批评应实事求是,“狂”风大作之下,往往失去了研究的治学态度,给人以肆意诋毁之嫌。今平心论大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1、大成拳并非王老所创,经王老自己考证创自,果真如此吗?

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中说意拳创自岳飞,书中所称的意拳是指芗老所学的,也指心意拳,不是指现在的“意拳”、“大成拳”。芗老改形意拳为意拳,主要在于针对时人重形不重意的弊端,而强调了精神意感的修炼。书中所述多为郭云深所传,也融入了芗老的习拳体验,那时的意拳失大成拳的雏形、萌芽,并未体现“七妙法门”的完整训练体系。

按照李紫剑先生的观点,只有具备“功法”、“理论”、“体系”、“效果”四个要素,才能算得上是创造。从“功法”上看,“神、形、意、气、力、法”六要归一,是别家所没有的。从“理论”上看,大成拳的核心理论虽然出自《心意九要论》,但不足为怪。芗老从郭云深学形意拳,而形意拳源于心意拳,从“心意”到“形意”再到“大成”,在理论上自然有一脉相承之处。任何创造都是对前人成果的“扬弃”,不可能全盘否定。如果因为大成拳核心理论源于《心意九要论》,九否定大成拳失王老所创,这不符合唯物辨证法的思想。从“体系”上看,大成拳的“七妙法门”失一个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乃别家所无。从“效果”上看,大成拳以实战著称,以养生闻名,以“打人如电击”,“放人如挂画”甚至“目击致胜”的独特技击效果和极好的养生效果而震烁武坛。无论失从“功法、理论、体系、效果”四要素上看,还是从“信他所无,而我独有”的角度看,大成拳就是大成拳,说大成拳不是王老所创,这是对大成拳的诬蔑。

2、如何看待意拳、大成拳的拳名之争?

拳名之争,是大成拳发展史上的耻辱。从目前两家功法体系上看,没有大的区别,只是风格稍异,意拳就是大成拳,大成拳也称意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争拳名”、“争正宗”,搞什么“正本清源”,一言以蔽之,不过是为了名和利。

王老拳学,发展至当代,已形成了“意拳”、“大成拳”、“浑圆功”三个风格不同的流派。这三家失一棵树上盛开的三朵花,三家应加强团结,携手共奋,为王芗斋拳学造福于人类做出贡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急”?

3、大成拳“试力”就是“易力”,“试声”应称为“发声”,此说可否成立?

这种说法不能成立。“易”是“换”的意思,“易力”就是“换力”,也称“换劲”,将拙力换成活力,将本力化成功力,就是“易力”,在大成拳中称为“桩法换劲”。说大成拳“试力”所称的力其实不叫力,“试力”就是指用力的状态,这是对大成拳“试力”的误解。大成拳的“试力”,“试”是“尝试”、“体认”的意思。诚然,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但这三个要素只有在动作作用于人体时才能集中体现出来。大成拳的力种类繁多,从力的方向上看,有直、横、竖、斜、螺旋五种;从力的属性上看,有金、木、水、火、土五种;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看,有发放力、穿透力、磁力、控制力、撕扯力等;从用力的状态上看,有缠绵力、杠杆力、三角力、斜面力、磨盘力等;从发力的方式上看,有二争力、整体力、局部力、浑圆力等,这些力统称“自然力”。“试力”就是尝试、体认各种力,“发力”就是力的发放,“力”可试可发,“声”也可试可发,故有“声力并发”之说,但仍以称“试声”为佳,意思是体认发声的状态。如果以“发声”来命名,岂不和婴儿的啼哭混为一谈了吗?

4、大成拳站桩至“甜蜜、愉快”的时候,就中了“脑啡呔”的毒,不再是进行拳学的修炼而是慢性自杀了,这种说法有科学根据吗?这是无稽之谈,毫无科学根据。据反映戒毒的电视剧《红处方》介绍,吸鸦片能使认的大脑产生毒素“亚啡呔”,并在小脑桥脑上产生“蓝斑”,这就是吸毒成瘾而不能自制的物质因素。另据报载,运动能使人产生一种“快乐素”,教“内啡呔”,它能舒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调理神经功能,这是运动使人健康的物质基础。大成拳“试之甜蜜,习之愉快”,这是“快乐素”作用的结果,于人体有益无害。

5、“轨迹拳”要求站桩时三线对争,真用力而不是意想,“神虎术”主张站桩时不能用意念,否则会陷入“呆定”。那么,大成拳站桩要求“用意不用力”,是不是出错了?

意念假借失大成拳的精髓,没有意念,就不叫大成拳。但意念诱导只是一种手段,站桩站至高深阶段,便什么都没有了,正所谓“渡河需用筏,到岸不用船”,“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形松意紧”、“用意不用力”“身外需有意,此意还存身”、“意念在无心中操持”等是大成拳站桩的心法要诀,如果站桩时真用力而不意想,就会把肌肉练僵了。“有意”与“无意”是大成拳桩功与其他门派桩功的根本区别,其他门派的桩功既是用意,也不过是“意守丹田”而已。“形”与“意”合,是拳学的进步而不是拳学的倒退。

6、大成拳名家多为半路出家,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先学好一两门其他武功再学大成拳或者其他武功再学大成拳或者在学习大成拳的同时兼练其他门派的武功?王芗斋先生不是专为半路出家的人而创大成拳的。半路出家,改学大成,只能说明他们本来所学的没有大成拳好,谁肯自怀宝珠去拾他人瓦砾那?从技击上看,如果能认真修炼好大成拳,也就没有必要再兼练其他门派的武功。如果在学好大成拳、把握住了大成拳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借它山之石以攻玉,则另当别论。实质上,当你学好了大成拳,再拿其他门派的功法技术跟大成拳进行比较并加以“翻译”,就能领略到其他门派武功的风貌特征。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07-6-4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心论大成

7、轨迹拳学创始人认为轨迹拳与大成拳并无渊源关系,但也有人认为轨迹拳是对大成拳的篡改,该如何看待?

轨迹拳创于20世纪90年代,其创始人曾于20世纪80年代系统修炼过大成拳。从功法训练体系上看,与大成拳比较,给人以“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就技术动作而言,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大多可用大成拳的名称“翻译”过来。从理论上看,轨迹拳的核心理论失“泛视”、“同动”、“近取”。“泛视”,即不专注于敌人身体某一处,而是泛泛而视,即“眼观六路”,在大成拳当中更有“神视”之说,即以精神笼罩对方,势如庖丁解牛,以神视而不以目视,其境界更高一筹。“同动”,从大成拳的角度看,一是自身同动,即一动无有不动;二是敌我同动,如影随形,敌不动,我不动,敌微动,我先发。距离防守和截打均是以同动能力为基础。“近取”,以主动攻击上看,主要是“打间架”,从被动反击上看,属于“截打”范畴,攻防合一,在接触性防守动作中带上攻击性质即可。徒手搏击,先截击四肢,再杀身而目;器械搏击,先击持械之手臂或震击所持之器械,再回环攻击。“近取手足”在于制动,“杀身而止”才是目的,这后续攻击仍旧要遵循“守中用中”的原则。王芗斋先生及许多大成拳名家均擅长近取,只是没有提出这个概念。

在训练步骤上,轨迹拳主张先练轨迹运动,再练站桩。但轨迹运动(相当于大成拳之试力)要产生诸般功感效应,要达到“浑然而动”,非慢练不可,非站桩无以达标。哦才能够学术观点上看,轨迹拳认为万法源于轨迹,拳学从根本上讲失动的学问,一切运动无不基于立、平、斜三类圆。大成拳吸收了儒、道、佛等古典哲理,认为动源于静,故有万法源于浑圆桩之说。

从学术上看,将“轨迹”引入拳学领域,并试图删繁就简,从“立、平、斜”三类圆上去探索运动规律,其开拓精神难能可贵。“轨迹切线运动形成发力”以及“泛视”、“同动”、“近取”的提出,同样丰富了中华武术的理论宝库。但仅就武学境界而言,轨迹拳学并没有实现对大成拳的超越。

8、在中国武坛上,大成拳能否取代其他拳种而一花独秀?

大成拳问世以来,并没有傲视群芳而惟我独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它不可能取代其他拳种而一花独秀。但把大成拳当作中国最优秀、最富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来看待,并非过誉。

大成拳融精神训练、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于一炉,融养生与技击为一体,极富民族特色。从功力训练来看,当前的散手运动“扬”外力,“弃”内功,以力练力,发展肌肉力,而大成拳注重站桩,以意练力,发展筋骨力,把中国传统内功的修炼推至顶峰。从技术训练上看,技术动作的命名体现了中国传统武术“象形取意”的特点,例如拳法的命名,没有采用舶来品“直拳、摆拳、勾拳”,而是采用“炮拳、崩拳、拳锤、钻拳”等来命名。当前的散手运动只是拳打脚踢加快摔,而大成拳对传统武术的技术训练体系做了全面的总结,断手型技法有“踢法”、“打法”、“撞法”、“放法”;接手型技法有“摔法”、“拿法”;并搭半断型技法有“撕法”、“制法”。从武学境界上看,大成拳注重“整击”,运用整体力而不是局部力,注重整体修炼而不练局部功夫。王芗斋说“......不论行站坐卧,一触即发人于丈外,是中乘功夫;体外生气,周身光芒四射,如用目视人,其人如失知觉,则功夫渐入神化之境矣。”以“目击制胜”成了中国武术修炼的最高境界。

中国武术要走向世界,最重要的是要有民族特色,而当前的散手运动丢弃了很多民族特色。大成拳对传统武术做了全面的总结和革新,体现了民族特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成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大成拳一定会再创辉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