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做為業餘愛好者,很高興看到李紫劍先生對大成拳提出諸多問疑。對拳術提出問難,以求明理與精進,正是薌齋老人一貫提倡的精神。李先生的問難,確實也反應了目前大成拳傳播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儘管這些問題,在大成拳高明人士看來,大都是因為修煉大成拳不得法,或對大成拳及拳理了解不多而產生的,根本不值得一答,但我們還是希望大成拳名家或權威人士,就這些問題一一作出分析與評論。事實上,從李先生提問之中也能感到,李先生對一些問題也並非沒有自己的答案與看法,有些問題也並非不明白,而是揣着明白裝糊塗,故意針對目前大成拳傳播中存在的一些流弊發問,以引起大成拳初學者、愛好者與傳播者的注意,這也有利於大成拳的普及與提高,其良苦用心作為大成拳門人,應該感謝才對。事實上,學問就是有學有問,有問有疑,進而才有研究與討論,達到明理與精進,在此基礎上才能有進一步的發展與創新。薌齋老人生前提倡廢除師徒制,其良苦用心也是鼓勵後學能與師尊以平等的身份對拳學盡力問難,展開討論,以求拳學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不斷創新與發展。這是符合科學精神和科學發展規律的。薌齋老人生前針對當時流行的在普及中存在的諸多流弊,提出存疑和問難,其意 也是如此。誠如先生針對記者提出是否對太極拳批評太過時所言,就是因為看到通常的太極拳傳播中,雖然存在問題較多,從一般的傳習方式與方法看,層次也不高,但太極拳界明理之士也多,且薌齋老人與一些太極嫡傳大師有較深交往,認為自己的問難有利於太極拳的發展,太極拳修煉有成者看了先生的發問會心領神會、啞然失笑 才盡力問難的,否則不予論矣。(註:參見薌齋先生再答實報記者問,其大意如此,我從未見到薌齋先生評論太極拳屁也不是。李先生可能沒有看到薌齋老人答記者問的全文,才有此看法。我看到的答記者問是內部手抄本)
李先生的文章看,所提問題很多,涉及大成拳的方方面面,對於李先生的提問答疑,除了希望能有大成拳名家放下架子,作出詳細的分析與評論外,也想就自己理解談幾點看法。
1、從【意拳正軌】到【大成拳論】,其區別與發展已經有人做了簡要的回答,事實上,在【王薌齋專集選】中,姚宗勛先生在【意拳正軌】一文後所做的附記及王玉芳女士在【武魂】上曾發表的『從意拳到大成拳』等論述中均可尋其脈絡。由於這一發展歷史對後學理解大成拳具有重要意義,要說明這一問題也不是幾句簡答就能說清楚的,為避免後學在學練大成拳時再出現理解錯誤,在練功程序出現問題,建議請大成拳權威撰寫專文論述這一問題。
2、關於大成拳出自,在得形意拳真傳後又有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又從拳學角度做了獨創性的探索,建立了全新的拳學體系,才形成了現今大成拳的理論體系,這已經是不爭的歷史事實。有關這方面的歷史問題,應由史學家去研究,與拳學無關的內容可不必再爭,也沒有意義。
3、關於大成拳的『形不破體,力不出尖』『力生於骨』『筋長力大』『無節不鈍角』以及樁架內部調整法,各種力的用法等問題,是大成拳練習中的力學方法,也不是簡單的概括性解答就能說清的。(此外,拳學理論只是對拳術進行的概括和描述,對這一通常的描述不能鑽牛角尖,如李先生關於『無節不鈍角』的問疑)。對於大成拳練習中的具體力學方法,需要大成拳家效法薌齋老人,打破拳術的私密性,將拳術的具體方法講出來,並結合現代科學加以分析研究,這有利於大成拳的發展。據我所知僅由王玉芳整理,由薌齋老人口授的【大成拳要點】(手抄本,也可能有其他名稱)一文中,關於大成拳的具體練法講述就很多,其中總則講了6條,樁法調整講了14個要點,技擊中的發力及用法原則有10種,練習的拳式由10多種(名稱),體會試力方法5種,發力及實做要點10多種,具體力量的練法、用法有28種等。如果必要,建議應由薌齋師祖後人將此文整理發表,這對人們理解李先生在【武魂】11期中所提的13、14、15、16、18、20等問疑大有幫助。
4、關於大成拳習之甜蜜,以自己的體會,如果習之得法,用意貫通全身後確實如此。如果僅以養生而論,則不僅僅是甜蜜,更是妙不可言。但甜蜜是結果,『汗水透履』是過程,如果習之有得,則有時在汗水透履時也是甜蜜的。具體而言,樁功初練是要衝過假疲勞關,此時確實酸痛難忍,樁感也時有時無,但過了這一關,則有豁然開朗、別有洞天之感。尤其養生樁,正如薌老所言,是休息中的運動,運動中的休息,即使做了強體力勞動後,身體疲乏,通過站養生樁,放鬆入靜,亦可使疲勞消除,全身有渾圓貫通感,身體有漂浮感。關於養生樁甜蜜境界的論述,原點先生曾在【武魂】1991年4期發表的『大成拳養生樁及禪定法(註:大成拳樁功與佛家立禪功也有較深淵源,薌齋先生亦有別名王宇僧)』一文中有非常詳細的描述,【武魂】可再重複發表此文,供大家參閱。此外,王安平先生對樁功的造詣也較深,在【修真心語】中論述也有獨到的體會與發明。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因為修煉大成拳有諸多甜蜜及妙不可言的感覺,與修禪參定的感覺類似,故也易流於虛幻,易生神秘,如果執着於此,容易走向神秘。這也是一些大成拳家走向神壇的一個原因吧。對此,薌老生前曾多次苦口婆心提醒後學注意,切勿執着於此,大成拳論中也專門就解除神秘作了論述。
5、關於以招破招問題,拳學套路問題,少林、武當、太極、散打等比較研究問題,不僅需要大成拳家專題研究,也希望其他各門各派,本着薌老提倡的,只求是與非,不論門與派,不論內家與外家,拋卻門戶之見,拋卻勝負觀共同來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與實踐,這種科學求實的精神是薌老生前極力提倡的。當時由於處於舊的時代所限,薌老倡導的精神響應的不多。即使薌老登報倡導共同研究拳學,歡迎方家前來切磋實踐、共同探討,但京城拳學名家也來者也不多。現在門戶之見、勝負顧慮、聲名所累,也極大地束縛了武林中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影響了中國武術的發展。中國出現無數個一生不敗的武神仙並不表示中國武術的光榮,阿裏一生多次的失敗也並不影響其一生的英名,我真心希望在走向21世紀的科學昌明的時代,中國武術界能倡導薌老幾十年前倡導的求真求實精神,共同探討中國武術真諦。尤其是各派名家,如軌跡拳李紫劍先生、先天太極陳太平先生、自然門杜飛虎先生、大成拳崔瑞彬先生、王選傑先生、王安平先生、孫式太極掌門等等拳界名家,大家如能抱着共同目標,走到一起,切磋交流,研究比較,這比一般的拳界人士的交流或年輕的拳學愛好者的互相學習,更能促進中國武術的發展,更便於求真求實,因為他們對本門的拳學造詣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其交流能使中國武術在更高層次上求得發展。
|
|